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课改前沿 >> 正文内容
中国气象局万蓉研究员做客我校光谷课程
2021年7月17-22日,郑州新密市白寨降水量高达906毫米,而鹤壁市科创中心降水量甚至达到了1005.4毫米,近乎当地两年降雨量,或者说此地5天中下了两年的雨量。很多人、很多地区都遭受了暴雨灾害,这场大暴雨也刷新了我们对暴雨灾害的认知,为什么提前发了红色警报,却有那么多人照旧出行,没有做任何防灾准备?正是因为对暴雨标准的认识不够,对灾难天气的预估不够。暴雨到达什么样的程度就会造成灾害?暴雨会带来哪些不同类型的灾害?如何提前预估和防范暴雨造成的灾害呢?本周光谷课程,我们邀请了来自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副所长万蓉研究员,万蓉老师是理学博士,长期致力于我国暴雨综合探测技术研究,长期从事地基GPS-北斗系统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什么样的雨可以称为暴雨呢?暴雨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常在积雨云中形成。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一次短时的或连续的强降水过程,在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甚至于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我国暴雨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六盘山-岷山-横断山以东区域。特别是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松花江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其次是四川盆地、关中地区以及云贵高原的部分地区。那么暴雨是怎样形成的呢?暴雨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一般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暴雨。引起中国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和热带辐合带等。干旱与半干旱的局部地区热力性雷阵雨也可造成短历时、小面积的特大暴雨。我们耳熟能详的长降雨主要有梅雨,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亚洲纬度较高的地区对流层中部有阻塞高压或稳定的高压脊,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少变,同时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平直,频繁的短波活动为江淮流域提供了冷空气的条件。同时冷空气的条件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西伸北跳过程500hPa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20度至25度之间,暖湿气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江淮流域。在这种环流条件下,梅雨就出现了,且常常伴有西南涡和切变线,在梅雨锋上中尺度系统活跃。降水是地球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强降雨又可能造成暴雨等灾害天气,那我们如何趋利避害呢?
暴雨前、暴雨发生时、暴雨后,我们都要注意一系列的安全问题。暴雨前,要留意观察灾难性天气预警,一旦收到红色预警,尽量不要出门,可考虑停工停学;暴雨发生时,要尽量就近躲雨,不要靠近高压线等,雷电交加时,头、颈、手等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并丢弃身上佩戴的金属物品,可以减少遭雷击的风险。城市发生内涝,一定要远离下水道入口,关闭电源、煤气,不要在车内避雨等候,远离围墙。如果在农村、山区等遇到大暴雨,则要密切关注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等,山洪爆发有“黄金20秒”的紧急撤离时间,一旦发现河水上涨,一定要在20秒左右撤离到安全地带。
万老师给同学们普及了很多避灾知识,同时也给同学们讲解了天气预报制作的过程,既有趣,又实用。对气象感兴趣的同学们纷纷留下来与万老师进行交流,更有不少同学告诉万老师,自己将来想选择气象相关的专业方向。
- 上一篇: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肖满博士做客我校光谷课程[ 11-19 ]
- 下一篇:中科院水生所徐栋研究员做客我校光谷课程[ 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