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党委办公室 >> 正文内容

“我身边的党员故事”部分获奖作品选登

作者: 编辑: 来源:党委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2日 点击数:

老  孟  同  志

 

被大家都习惯称着老孟的人叫孟庆荣,是一名拥有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自2005年应聘到华师一附中后勤集团担任经营中心主任以来,一直从事为师生提供保障与服务的管理工作。他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牢记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三育人”的教育理念,与师生们交流的过程中做着一个有“温度”的服务员,默默地用行动影响着同事们。他常年深入一线和员工一起在备餐、售卖,近距离了解师生的就餐需求变化,及时回复师生们的建议和意见,并督促中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落实。他强调安全管理在服务师生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将食品安全当作衡量工作成绩的高压线。他分管的学校食堂、超市(蛋糕房)、文印室等部门,十几年来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责任事故。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也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赞许以及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一张张“优秀共产党员”、“学校后勤管理先进工作者”、“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志愿服务者”的荣誉证书,见证着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责任与担当!

   安全管理  严字当头不徇私情

许多与老孟打过交道的供应商,对他是既爱又怕,“爱”是因为,老孟的直率与坦诚,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帮他们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怕”是因为只有在华师一每个月公布供应商评价体系表,让他们领教了什么叫做规范与严格。对照服务学校的每一条质量标准和服务承诺,供应商要做的就是信守合约、履行责任。不需要解释,也没有借口。原料质量不开绿灯、考核评价公开透明体现的是老孟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的工作态度。

经营中心的管理人员或许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在老孟的手底下做事,是一件既幸福又痛苦的事情。幸福是因为老孟会毫无保留、不厌其烦地把自己二十多年学习、探索、总结的后勤工作管理经验和实际操作方法,用晨训、例会、培训等多种形式传授给他们,让他们由入门、提高、到独当一面,终生获益匪浅。痛苦则在于老孟对安全管理工作的不近人情。老孟每天习惯了到每一个区域转,发现问题就会找到负责人要求他们立即整改到位。好几个班组长因为整改不彻底而被老孟弄得当场下不了台。不仅如此,他还请考核中心的品质小组帮着一起为安全管理“挑刺”,通过第三方的监管来强化全员对安全意识的习惯养成。老孟曾不止一次苦口婆心的告诫管理人员,对食品卫生安全一定要心存敬畏、不可懈怠。每当他用翔实的事例讲述新校搬迁后校园安全管理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所走过的历程;每当一次次大型的接待保障工作顺利圆满完成,得到主办单位和来宾们的赞誉,那些曾认为老孟总喜欢在安全细节上小题大作的班组长也渐渐理解了在安全方面“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时时想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都安全,在经营中心已经蔚然成风。

   常规工作  把握细节追求品质   

做老师和学生喜欢吃的菜。一句看是平常的话,却倾注了老孟在华师一工作的全部心血。

学生食堂由最初单一的套餐供应,到现在的八大系列三十余种选择,每一届毕业的学生都会吐槽: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却再也吃不到在华师一食堂那些可口味正、任意挑选的品种了。而每一届返校参加活动的同学都会有不约而同的去处:趴在学生食堂熟悉的窗口,有点嘚瑟地来上一句:“阿姨,我要一份营养套餐!”

随着餐饮行业用工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食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相继流失。面对可能出现的出品质量下滑,直接影响的是师生的切身利益的危险,老孟团结愿意继续在华师一为师生服务的核心骨干,全力稳定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实施技能考评、注重细节控制、规范操作流程、强化责任意识。关键时刻,员工们平时在细小环节积累的经验、养成的习惯撑起了让老师和学生们放心、舒心、暖心的一片天。

他听到早餐的时候一个同学和服务员的对话:“阿姨,再帮我找一个漂亮的虎皮蛋,好么?”这是一份信赖。

他看到特色粉面、风味蒸卤、小碗菜等一经推出,真实的原料、稳定的品质让每餐的备量总会供不应求。这是一份认同。

他要求食品安全工作必须做到坚持源头索证、执行痕迹管理、证照规范放置、台帐清晰准确。这是一份坚守。

他虚心听取老师们的意见,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他认真回复同学们的建议与批评,及时反馈整改信息。这是一份责任。

他鼓励管理团队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提升自身修养,并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到日常工作中。这是一种追求。

   生活常态  乐观豁达彰显大爱

不熟悉老孟的人会觉得他不苟言笑,应该不好打交道。

可是,他的生活常态是:他为需要住院治疗的员工联系医院、落实床位;帮助生活困难的员工筹措资金、解决燃眉之急;他带领管理人员上门慰问不能上班的同事,让同事的家人们感受到在华师一工作的人情味;他要求员工多关心自己与家人的身体健康,员工家里的大事小情他都会尽量参加,从不推诿;负责集团工会工作的时候,他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组织户外拓展培训,让员工们紧张、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每到高三备考的最后一个月,他会嘱咐管理人员合理调整家有考生员工的上班时间,省去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个时候的老孟就是大家心中风趣幽默、值得信赖的兄长。

不以善小而不为。这是老孟在管理人员例会上除了安全管理之外说得最多一句话。

多年来,他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为遭受洪涝、地震灾害的地区献上自己的爱心;他参与关注贫困山区孩子们成长计划,和众多的好心人一起为孩子们提供免费午餐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他会带着儿子一起加入到华师一春运志愿服务团队,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指路、送水,乐此不疲;2020年武汉疫情期间,他克服重重困难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和学校其他留守党员组成临时党员突击队,搬运防疫物资、清洁校内环境、维护校园安全、采购生活用品、保障高三备考,用乐观与微笑感染着身边的同事,一起赢得了抗击新冠疫情的最后胜利;疫情结束后,他又马不停蹄的响应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的号召,和汤逊湖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起入户采集人口普查数据、开展防诈反诈宣传工作。。。。。。这个时候的老孟,早已经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病人,更像一个随时准备冲锋陷阵的勇士!

这就是我们眼中的老孟。一个周而复始的重复着看似简单繁杂的工作,总想着力所能及为别人提供周到服务的平凡人。也许生活正是因为平凡而真实,因为真实而感动,因为感动而精彩!我们坚信老孟依然会牢记他的初心使命,用真诚善良在自己的未来生活中续写着一个“老”共产党员“不老”的篇章!

(作者:郑信荣)

 

 

用真心、细心、耐心让党徽在岗位中闪光

——记华师一附中党办主任王晓莺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枚党徽就意味着一份责任。在华师一附中的大家庭中,有这样一位工作尽职尽责、对人耐心周到的模范党员,她就是学校党委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青少年航空学校工作联络负责人王晓莺同志。

作为党办主任,她用真心服务群众

王晓莺同志在负责学校党办工作前曾担任年级支部委员和工会组长,为人正直热情,真诚待人,对同事永远是有求必应、热心帮助。担任党办主任后,她更是积极组织华师一附中师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常年不断。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众多医护人员无暇顾及家人与子女,奔赴在抗疫最前线。大年初二,王晓莺同志在校教师交流群发布了“志愿者招募令”的消息,主要招募华师一附中高中各学科教师志愿者,在线为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医务工作者子女提供学习咨询。“招募令”发出后,一呼百应,群内迅速被“我报一个”、“我一个”的消息刷屏。很快,《“您帮我们过关,我们帮您的孩子过关!”华师一附中教师为医务人员子女提供义务在线辅导》的新闻迅速被湖北日报、湖北省教育厅官方微信平台报道宣传。面对媒体采访,她真情地说:“奋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承受着身心双重高负荷,同时还要担心家人。在不少医务人员家庭中,未成年子女无人陪伴,孩子们既承受着独居在家的生活不便,也有心理上的孤单。因此,学校部分老师自发发起,学校党办牵头组织了此次志愿者活动。”

在疫情期间,王晓莺同志也积极参与所居住社区的志愿服务,成为保障基本生活物资的中百、中商、武商三大商超的“商超团长”。她最开始是在楼栋QQ群里知道了有社区志愿者这支队伍的,虽然加入得较晚,但是一进来就被委以重任。为了保证社区居民们的不同生活需求,她每隔两天就会开一次团,发放物资时也一一核查,确保无一遗漏。经常她都等到最后一位居民取走物资才能疲惫地回到家中。一同参与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同志说:“她经常都会等到最后一位居民取走物资才回家,有时还顺便给邻居带个快递、取个药。而且每天还得上网课,能做到两不误也是蛮拼了。”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同志只知道他们口中的“莺子团长”是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却不知这位历史教师是华师一附中的党办主任,更是一名长期从事各类志愿服务,用真心服务校内外群众的共产党员模范代表。

作为工会主席,她用细心关爱教工

担任工会主席以来,王晓莺同志充分发挥党建带工建的优势,凝聚核心力量,关心关爱每一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职员工,细心周到地为教工提供优质服务。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工会关注教工身心健康,推动各文体协会发展,组织丰富多样文体活动,先后举办教工游泳比赛、教工团体羽毛球赛,并积极组队参加华中师范大学教工羽毛球、乒乓球团体比赛获得好成绩。她也尤其关注青年教工工作与生活的发展,积极开展青年教工读书征文活动,和青年教工团支部组织冬至联谊活动。在慰问关怀方面,她经常积极组织慰问病困教工,帮扶有特殊困难的教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发放传统节日慰问物资,采购发放对口扶贫地区特产。面对离退休老同志的工作上,她更是热忱服务,细心地为退休老同志排忧解难,多次组织送健康、送关爱活动,并协助老协组织秋游、户外健身活动,观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等活动。

工会工作内容纷繁复杂,涉及教工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王晓莺同志面对这些工作毫无怨言,热心投入,从大处着想,细心周到地关爱每一位教工。哪怕是在疫情当前,她仍保持着对于工会工作认真细心,一丝不苟的态度。关切一线防疫工作人员和教师公寓志愿者、特殊家庭和员工的生活,前往千家街老校区、初中部校区、高中部校区开展送温暖走访活动中都有她的身影。

作为青航校工作联络负责人,她用耐心教育学生

2015年,华师一附中青少年航空学校正式招生,航空班学生军事化的管理体系成为学校教育的特殊存在。为了加强和空军部队驻校教官的工作合作,切实把控航空班学生的培养方向,学校后续成立了青少年航空学校联合办公室,王晓莺同志作为负责人参与部分航空班的日常管理事务。有着丰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她深知教书育人是一个需要用耐心慢慢“浇灌”的过程。在航空班学生定期的思想教育、体能训练、视力保护等方面,她积极协同班主任、学科教师、驻校教官开展相关工作。组织学生开展野外生存训练、走进军营活动、无人机航模课、健身达人评比、迎春长跑拉练等活动中,一次又一次的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获得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在日常负责接待来访青航校的各级来宾时,她也是一次又一次地向大家介绍学校航空班的建设和培养情况。

在王晓莺同志的QQ列表中,有一个负责当年青航校招生的问题咨询群,群内大多是当年有意向报考青航校的学生和家长。针对群里学生和家长提出的报考问题,她总是耐心解答。无论群内何时有问题咨询,只要她恰好看到,都会认真耐心地回复,并对相关政策做出详细解释。当武汉因为疫情按下暂停键,遥远的石家庄二中青航校师生给华师一青航校师生隔空送来祝福,王晓莺同志积极组织航空班同学通过书信、视频等形式回复石家庄二中航空班同学的祝福;2021年初,石家庄疫情反扑,她又在航空班中发起给石家庄二中航空班同学写信鼓气加油的活动。润物细无声,作为青少年航空学校联合办公室成员的一份子,她无时无刻用自己的耐心和力量去教育和感化每一位航空班的学生。

 

在华师一附中的校园网站上检索王晓莺同志的个人信息简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因工作突出,个人获得过第三届华中师范大学十大优秀教工、华师大工会积极分子、华师大优秀共产党员、华师大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各项荣誉的获得是她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肩上有责的写照。集学校党委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青少年航空学校联合办公室负责人多重身份的她正是用自己的真心、细心、耐心出色地完成了自己所在岗位的各项工作,真正做到了在自己的岗位上树立起一面旗帜,让党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闪闪发光!

(作者:张二奇)

 

 

 

不忘服务初心,牢记育人使命

——华师一附中信息中心主任张战胜的故事

 

【党员信息简介】张战胜,湖南祁东人,1979年2月生,中共党员,200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同年进入华中师大一附中工作,现任华中师大一附中信息中心主任。十八年如一日,承担过学校网络中心的管理、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维护、校园活动摄影和图片收集等工作,一线工作经验丰富。连续十几年被评为华中师大一附中“优秀职员”,另被评为过华中师大一附中“三育人先进个人”、华中师范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工会积极分子”、“区优秀通讯员”、“招生工作先进个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先进工作者”等。论文、课件、课题均获过校级及校外奖励。

 

曾经听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个人问三个正在砌墙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呢?”

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嘀咕:“你没看见吗,我正在砌墙啊。”

第二个工人有气无力地说:“嗨,我正在为养家糊口挣钱呢。”

第三个工人哼着小调,欢快地说:“朋友,我正在建造这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

给我讲这个故事的人说,无论处在什么岗位,他都希望自己像第三个工人一样,拥有端正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主动的工作行为,他就是华师一附中信息中心主任张战胜同志。

服务岗位需要端正态度、关注细节

2003年,张战胜同志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毕业,进入华师一附中工作,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处网络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最初,他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学校重大活动摄影、相关图片收集;学校网站建设、维护;部分网络软硬件的维护等。在他的实际工作中,不论校园活动是否重大,只要有需要,即使是很小的活动,只要有老师要求,他都随叫随到,从来没有搪塞拒绝过。因为他清楚地知道电教人员就是学校的服务角色,既然是服务,就应该让被服务者感觉到当需要的时候,个人非常乐意帮忙而不是拒绝。正是这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激励着他在服务岗位中以热情、坦诚的语言感染人,积极的、端正的工作态度服务人,优质的服务行动和服务质量说服人。

在后续的工作中,学校网站的建设和维护成为他的工作重心。由于学校网站从起步、发展到成熟、完善,中间经历了多次改版,张战胜同志便利用大学所学到的网页设计和网站管理的知识,将学校网站由最初的静态网页更改为动态网页。同时又根据实际需要,把多个分散的校内网站合并为一个便于管理的总站,时时关注、按时维护、及时升级。在细节方面,为了满足学校的各项工作需求,将学校网站的对外展示效果做到最佳,他会根据学校各类活动、招生政策宣传、特殊内容板块等设计制作首页图片、设置醒目标题和特殊颜色。这种服务主动,关注细节的良好品质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身上的闪光点,在他担任信息中心主任后更是事无巨细,主动把自己编排到诸如学校网站更新、博雅湖系统建设、暑期夏令营场馆开放、校园网络改造、标准化考场建设、大型考试网上阅卷等各项任务中,为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现在,他经常会告诫同部门的年轻同事,在我们这种服务岗位上,会有很多繁琐的小事需要我们端正态度,耐心去做,也会有很多细节之处需要我们用心去投入。作为一名在教育服务岗位上工作的老师,更需要端正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准服务的方向,注重细节,提高服务的质量,才能更好的为学校服务、为师生服务。

管理岗位需要科学管理、以身作则

信息中心的主要工作涵盖四个方面,分别是电教、网络、图书馆、科技教育。在接手信息中心主任的职务后,张战胜同志深知技术服务工作是部门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于是他一开始就把激活团队力量,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作为工作重心。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各类活动的场馆预约与开放、设备和人员的支持与配备,都可以看到信息中心各位同事团结合作的身影。这种合作,既有部门内的合作,也有部门和部门之间、门和年级之间的合作,都始终将学校整体利益放在首位。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疫情中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保障全校学科教师线上教学。张战胜同志第一时间在部门内组建了网课技术支持小组,创建了三个年级的工作群,和部门同事一起规划和部署线上教学的工作,专注于线上网课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从大年初二开始,他带领网课技术支持小组相继完成了包括测试平台、数据初始化、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在线技术支持、日常监课、教学反馈等工作。后又通过校友捐赠、公司捐赠和学校自主采购等渠道采购并发放了手写板、高拍仪、耳麦等硬件设备,开通学科网高端用户资源库、采购百度文库、录制和推送研学网在线资源,推荐及测试QQ直播、腾讯会议等第三方在线教学直播软件。在学生分批返校前,他又组织部门同事一起检修教室多媒体设备,全方位的部署和科学的领导使得学校的在线教学如期顺利开展。疫情下的教学方式遭遇巨大挑战,他仍要求部门内各位同事用端正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专业的技术和服务,与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及年级老师团结一致,一起凝心聚力,共度难关。

同时,作为信息中心主任,张战胜同志在部门内部也制定了科学的管理规定,推行“项目终身负责制”和“双负责人制”,从管理和服务两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项目建设与管理,重视应用。在他的带领下,信息中心建设的软硬件项目,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切实地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而他本人也做到了共产党员在制度上规范,在精神上鼓励,在行动上以身作则。

教育岗位需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2014年,周鹏程校长率领全校教师探索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张战胜同志在担任信息中心主任之初即提出了以活动课程为突破点,推行创客教育的新思路,鼓励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老师们在课程上转型,探索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新路径。2018年,学校成立了华师一附中教师创客联盟,在全校范围内凝聚各学科教师力量,共享、共建创客教育资源。在这其中,他积极和省市教育部门、大学、知名企业等加强交流,寻求合作和支持,积极探索创客教育在学校的实施与落地。2019年,《高中创客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获校级规划课题重点课题立项,张战胜同志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课题研究工作。课题在研期间,他多次召开课题研讨会,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区的各类创客展示和教师培训活动,并鼓励教师勤于思考,放开视野,打破学科壁垒,勇于探索创客教育的新形式。2021年1月,《高中创客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课题顺利结项。截至2020年底,在他的组织和带领下,学校开设《3D创意设计》、《3D创意智造》、《智能创客实践》、《机器人编程》、《Python程序设计》、《可编程无人机》、《“北斗创客”实践与竞赛》、《基于STEM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总计八门创客实践课程。

作为一名教育管理人员,他只做好本职管理工作即可。然而在华师一附中这样一个教书育人风气浓郁的大环境下,张战胜同志牢记为党育人的使命,饱含浓厚的教育情怀,以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投入到学校的育人模式探索中。

在2018年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申请书的评价栏中这样写道:“该同志工作15年来,坚决服从学校安排,从事过多项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的工作,无论在何种岗位上,均能以饱满的热情和端正的态度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踏实勤恳、乐于创新、善于突破。”这样的评价是对张战胜同志十几年如一日工作的肯定。作为一名工作不足两年的青年教师,我唯有以一颗向他学习的心,写下这些朴实的文字,讲述他不忘服务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的故事。

(作者:张二奇)

 

 

 

战疫斗争勇于担当,关爱学子乐于奉献

——记华师一附中抗疫期间“关爱医务人员子女”志愿服务队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在抗击新冠病毒中,成千上万白衣天使义无反顾投入战斗,感动着武汉人民,也感动着华师一附中每一位教师。

1月26日,大年初二,华师一附中教师交流QQ群里信息不断:“我报名”、“算我一个”、“语文解答特别费时,需要人手,一定要算我一个”、“随时待命”、“我可以随时顶上”、“我在老家,没有电脑,但是有网络有手机,完成任务没有问题,一定要算我一个”……当学校党办发布“抗击新冠肺炎,关爱白衣天使”(医务人员子女高中学习答疑辅导活动)的志愿者招募令后,瞬时群里信息刷屏,一呼百应,很短时间内就招募齐了10门学科的30多名志愿者教师,火速成功组队。志愿队中70%是中共党员,其中有特级老师、级部负责人、教研组长、奥赛教练,还有大量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没有进入第一批志愿者名单的老师纷纷表态申请候补。

志愿服务队队长王晓莺老师迅速对志愿者教师进行在线专班培训,梳理流程,明确职责,强调要求,并于当天下午经学校批准后对社会公布服务信息,正式启动了学科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在全校老师的微信、微博转发宣传中,一天内入群的各地医务人员子女就达到700多人。团委书记屈哲老师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于1月28日推送了“您帮我们过关,我们帮您的孩子过关!华师一向医务工作者致敬!”服务公告。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湖北日报都进行了宣传报道。入群的人数迅速增多,不仅有武汉市、省内各地医生子女,还有外省的医生子女。这是我校教工志愿服务队近几年来组织的几十次志愿服务活动中组队速度最快、报名人数最多的一次,也是服务对象最广、服务时间最长的一次。

为了让更多的医务人员感受到社会的支持与关爱,此次志愿服务活动的几位主要负责人(王晓莺老师、沈胜方老师、宋珏老师)一面与武汉各家医院的工会负责人联络宣传,一面全天候在线管理以确保服务质量与效果。原本慢节奏的春节宅家时光突然变得异常忙碌起来:人员身份认证,规范咨询流程,氛围情绪引导,突发事情处理,工作群数据统计、志愿者人数调整,反馈家长学生各类信息,鼓励鞭策每位志愿者……

每一位教师面对电脑或手机屏幕那端未曾谋面的学生时,就像重新走上了讲台,尽心尽力,有问必答,细心周到地讲解,还尽可能地为学生化解面对疫情的恐慌和担忧。只要有学生咨询的QQ提醒音响起,不论是清晨还是夜晚,不论是在厨房还是阳台,他们都会快速反应,同一个姿态,同一个声音:“我在,我帮你”!有时候学生会连环式地抛出很多个学科问题,老师们都能耐心细致,深入浅出,点拨精准;有时候学生会把试卷或者作业拍图一题一题问,老师们会在线和学生一同认真分析,提升总结;有时候学生会有学习急躁或懈怠情绪,老师们也会找准关键,鼓励引导……学生弄懂问题后,发来的一句“谢谢老师”、“这个问题我终于懂了”或者一个可爱的表情都会让大家欣慰不已。

2月10日,各地学校陆续开始了在线教学,华师一附中各个年级也开始网课教学,各位老师都将开始投入线上教学工作。关爱医护人员子女的志愿服务是否继续?面对这样的选择,大家一致同意“学生不返校,服务不停止”。就这样,一群从未谋面的师生组成了千人大班,志愿者老师一边承担着学校的网课录播工作和学生辅导工作,一边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为医务人员子女答疑解惑……有人说,疫情期间的教学服务团队中,华师一附中是全国反应最快、坚持最久、服务最好的。

从1月26日到5月6日湖北省高三复课,整好100天,不仅刷新了学校教师志愿队服务时长的纪录,也成为全体志愿服务教师的共同难忘的人生记忆。5月初,在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倒计时的最后几天,群里满是不舍、叮嘱、谢意、感动……“谢谢老师们在特殊时期给我们特殊的关爱”“您们的大爱我永远铭记于心”“谢谢您们这支团队的担当与付出,孩子有您们的陪伴,我们在抗疫一线非常的放心”“世界上有一种老师,学生最喜欢,就是您这样的老师”……

武汉抗疫保卫战中,大家记住了逆行的白衣天使,记住了驰援武汉的各行英雄,记住了下沉的社区志愿者……但对需要安慰和帮助的孩子而言,他们也同样记住了每天盯着电脑隔着屏幕工作的华师一附中的志愿者老师们,他们也同样记住了华师一人特有的战疫姿态和战疫情怀!

华师一附中教师志愿者们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坚守服务岗位,助力武汉抗疫,用大爱之心和专业能力为孩子们建起加油站和智慧库,在特殊时期给予这批特殊的孩子以关爱和帮助。正如全体志愿者教师在5月6日答疑群解散之前群留言所说“为医务工作者化解压力,为广大学子助力加油,是华师一附中志愿者的荣幸和责任!因为疫情期间特殊的使命,各位老师拥有了从教生涯里最特殊的一群学生和一段经历!感谢为我们拼命的白衣天使,祝愿所有同学珍惜青春奋发向上!”

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已经结束,但华师一人大爱无私、奉献互助的精神将一直传承并催人奋进!

(作者:王晓莺)

 

 

 

我身边的党员教师


她不习惯讲高深的大道理,也不常搞一些轰轰烈烈的大活动。她心里只有小事儿,眼睛里只有细节,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陪伴、关怀、滋润,多少年从无厌倦,从来不感到繁琐。她说,细节瞒不过孩子的眼睛,言传身教的功夫全在细节上。她对细节的关注,让学生的成长有了根基,让教育中的爱与责任落到了实处。她,就是华师一附中高二Ⅱ部党支部书记、级部副主任、高二(15)班班主任——赵遂香老师。

赵老师有着深厚的教学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获得过无数荣誉,然而回望十四年的班主任生涯,她总是谦逊地说没有什么功绩可以炫耀,能回忆起来的,只有微不足道的点点滴滴。她为那些可爱的孩子所做的,就是日复一日,无声地陪伴,细致地关怀

有句话说“ 班主任苦,班主任累,班主任工作说起来都是泪!”所以学校每年都会闹“班主任荒”,而赵老师一干就是14年,辛苦着,坚守着,也快乐着。作为女班主任,她的教育体贴入微。

节日会为学生送去慰问:如中秋节的一份月饼,元宵节的三锅汤圆等,周末关心关爱远道留宿生,如开学第一周请不能回家的高一新生聚餐,平时周末时常会为留校生送来水果或零食等,在班上为每位同学办生日会,在高考前夕为每个学生写封信等。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阳,心里要有诗和远方。赵老师带领学生游学,踏青,包粽子;除草,松土,种花草;演讲,朗诵,演话剧等。节日组织学生给家人做礼物、送祝福,疫情期间与学生比拼厨艺,组织“我型我秀”运动主题班会等。

付出总有回报。近年来赵老师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2020年还被授予“潜心问道资深班主任奖”。

每一个早晨,作为班主任的赵老师总是早早来到教室,陪伴学生,和学生一起值日、早读,落实学生到校情况等等。晚自习结束时,她也总是一再叮嘱走读的学生路上注意安全,寄宿的学生早点睡觉,常常是在查完寝室以后夜晚十一点多才披星戴月往家里赶。

学生的作业,赵老师每本都要细批。从作业的笔迹,她以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敏锐,揣摩学生的状态是认真还是浮躁;从答题的步骤,推断学生的答题思路是否正确规范。一有时间就会找情绪不稳定的学生谈话,并及时与家长沟通,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课间的走廊里、晚自习的办公室门口,常常可以看见赵老师把学生叫过来,讲方法、说细节、谈心思、聊思想。平凡的日子里,琐碎里见细致,细致里见功夫。

赵老师经常多方位、多角度观察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学生特点,并及时纠正学生所犯错误。在最开始立规成习阶段对学生要求严格、反复强调,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每一科的平时小测验到月考、期中等各大小考试,她都会做好与家长的沟通,杜绝学生欺瞒家长和老师的情况。每一次大小活动开展前都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并做好充分准备。

赵老师从教22年送走7届毕业生,共向清北输送30名学生,其中2001届刘怡是武汉市状元全省第三,2016届刘灿701分居武汉市第二全省第六。自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985高校考取率平均70%左右,211高校考取率90%以上。2016届所带的27班共53人,52人考取211及以上大学。

作为女性,赵老师巾帼不让须眉,主动承担更多责任:多年来参与年级管理工作,从工会组长,到支部书记、年级教学主任。作为教学主任,除日常管理工作外,重点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为他们解疑答惑,排忧解难。如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并主动指导青年教师备赛;她为感染新冠却求医无门的年轻教师家属联系医院和床位;牵头为年轻教师申报市级课题,为他们晋升职称创造条件等。

作为支部书记她认真落实上级党委要求,推进支部建设,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成立青年党员后援队,随时为教育教学补位。成立党员教师帮扶小组,对7位新疆来汉求学的学子结对帮扶,为援疆工作尽微薄之力。去年带头完成党员下沉任务,还主动支援龙城社区举办的党员学法指导活动。疫情期间,赵老师的丈夫身为医生赴一线抗疫,他们深知抗疫之艰难,向中华慈善总会捐款两万元。  

2020年初,作为一名高三学生家长,赵老师毅然响应学校召唤再次挑起班主任担子。但疫情突来,爱人的安危,儿子的高考,缺米断菜的窘境,线上教学,网课管理,让人应接不暇。她不仅扛住了压力,挺过了难关,而且把一个新建的班级打造成为年级的明星班级。她连续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党员”,这是组织对赵遂香老师最大的肯定。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使者。在赵遂香老师的从教经历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师德的丰富内涵在点滴育人的过程中逐步彰显。育人方面,她以春风化雨,用爱心融化学生学习和成长中的坚冰;教学方面,她悉心打磨、言传身教,让知识的魅力闪烁在青春的课堂上;管理方面,她身兼数职,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追求着匠心品质,用日复一日的坚守铸就着一届届学生的梦想!

实际上,优秀党员赵遂香老师的故事只是我身边一代又一代坚守教育品质的华一人的缩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华师一优秀的党员代表之一,我愿意更加深入地向赵遂香老师学习、看齐,继续坚守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不断锤炼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师德修养,在耕耘中收获尊严,在奉献中体尝幸福,引领每一个学生自信而愉悦地走向未来!

(作者:陈春媚)

 

 

 

洗濯磨淬  奋发有为

——记我身边的党员教师刘康

 

德育为先,以身作则

“只要是网课学习期间,都必须要坚持运动。”这是2020年网课期间高二年级人文班班主任刘康给学生下的“死命令”。2月10日是高一年级网课复课的日子,刘康不像其他老师那样在班级群里强调网课的上课纪律,而是给同学们提出了这条特别的要求。他要求学生跟着KEEP每天按照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运动项目,并把运动打卡截图发在师生交流群的作业中。

“我感觉自己当了个假老师,”刘康这样调侃道,“别的老师都是天天催学生按时上课、交作业,我是天天在群里喊着让他们一定要坚持运动。”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坚持运动的习惯,刘老师以身作则,每天在师生交流群中发布他的运动打卡记录。即使在对学生没有运动要求的节假日,刘老师也一直这样坚持。这样一做就是150多天,一直到6月份学生返校。

这就是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刘康,他总是这么“出其不意”,却又让人佩服不已。其实不仅仅是疫情期间,返校后,只要不下雨,刘康老师就会利用晚自习课间的时间带同学们围着学校的敏行环路跑步。“我这样做不仅是为了他们的健康着想,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坚持的意义。华师一教学理念中的‘关爱身心健康’,引导学生意识到不仅仅要会学习,更要学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培养适合自己的运动爱好,从而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这不是刘康老师第一次用运动的方式“以身作则”了,2016年时他曾用三个月的时间跑步750公里鼓励高三学生坚持努力,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学生们的祝福。

刘康的坚持,是一名教师的自觉,更是一名党员的自觉。党员就是用自觉的行动去带动身边人共同进步。作为一名教师,他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作为一名党员,他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他坚持德育为先,以身作则,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勇挑重担,以情换心

其实,刘康接过人文班班主任的担子,是一次临危受命的挑战。高一时由于原班主任身体有恙,本就肩负六个班(一周14节课)的刘康接过了人文班班主任的重担,殊不知,此时的他正处于疾病后的身体康复期。他有过犹豫,为此考虑了三天,但最终他依旧选择扛起这个重担。当年级主任主动提出给他至少减两个班工作量的建议时,他选择了拒绝:“我喜欢上课。”是啊,有些担子总要有人扛,有些困难总要有人去分担,这是华师一好老师的典范,更是一名优秀党员的典范!

除了关爱本校学生,他在疫情期间还主动请缨加入到学校“关爱医务人员子女教师辅导答疑”的队伍之中。群里是来自全省甚至全国的医务人员的子女,刘康知道他们的家长现在正在前线努力抗疫,而他要做的,就是帮助解决这些抗疫英雄的后顾之忧。虽然他还肩负着高一年级所有的地理网课任务,但是每天只要他看到群里学生提问,都会第一时间解答学生的问题。有时即使已经到了半夜,他也不会让学生把问题留到第二天。随着疫情的好转、高三复课,学校组织的答疑志愿服务活动也告一段落,但是群里还有学生私聊希望他能继续提供帮助。刘康认为,志愿服务虽然结束了,但是对抗疫英雄的感恩之心应该永远在心中。他毫不犹豫的选择继续辅导答疑。从知识点的查缺补漏,到答题方法的归纳总结,除此之外还有不显山露水的“心灵按摩”,不知不觉就到了2020年7月高考的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成绩放榜那天,来自黄冈的钱同学第一时间与他分享了好消息。钱同学高考总分570分,其中文科综合208分,这个不错的成绩让刘康倍感欣慰。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刘康老师用自己的真诚与师者仁心,践行着这样的责任与使命。“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这样的榜样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的荣幸,更是时代的希望。

锐意创新   务本实干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刘康更偏爱在地理教学中不断创新。他深知,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更应牢固树立创新思维的意识,紧跟时代脉搏,引导学生关注时代的同时,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曾经拿过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课”一等奖的他,最擅长的就是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大量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地理课堂。疫情期间主动请缨承担起本年级的地理课,因为他知道网课最“难”的不是上课时间,而是学生的上课效率。因此他利用随机点人、小黑板、抢答器、答题卡等多个系统线上功能,与学生轻松互动,被学生们戏称为学校网课上的“最6(厉害)”的老师之一。

线下教学中,他也不把课堂拘泥于校园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采光、通风、区位条件对住房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他甚至把学生带到售楼部和样板间实地教学,让学生自行说出楼盘和样板间的优缺点,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切实感受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

用心下沉 践行初心

刘康老师不仅在工作中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生活中他也积极践行党员的义务。为响应党组织下沉社区的号召,刘康积极参与社区下沉活动,并加入了社区下沉党员志愿服务队,先后担任了结对帮扶分队队长、下沉党员服务管理团队成员等职务,获评所在社区“优秀下沉党员”称号。在社区里,他不仅积极参加清洁家园、人口普查、电信防骗宣传等常规下沉活动,还依靠自身的专业特长和学校资源组织社区学习方法指导活动,将教育的火光播种到身边更广大的地方。因疫情防控的需要,活动需有序开展,他和社区志愿服务队成员一起组织小区居民报名、招募老师和志愿者、布置活动场地等。小区里的下沉党员无法覆盖所有学科,他就利用华师一的资源优势主动联系老师和学生参与到这个公益志愿活动中来。活动当天,现场井然有序,3个小时时间共接待了200余人次家长和学生进行了学习方法的交流,活动得到了小区居民和媒体的广泛赞誉。他说,看到活动如此受欢迎,他心里很满足,更意识到这种活动的必要性,他还将组织小区志愿服务队继续开展此类活动,希望能以己之力,帮助更多小区居民,切实落实党员下沉活动“落到实处,为民服务”的宗旨。

刘康老师待人以德、爱生以情、敬业以精,他珍爱自己的职业,在教育这块神圣的苗圃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入党誓言。当然,我的身边还有很多这样优秀党员,只是不能一一列举,党员教师是教师群体中的特殊群体,正是教育领域千千万万这样“纯粹”的党员,铸就了基础教育发展坚实的脊梁!

(作者:高天)

 

 

 

“端正态度  情系师生 做好服务”

——记行政一支部党员何普亮

 

    何普亮同志2006年入党,于2018年进入华中师大一附中工作,在信息中心电教技术这一岗位上工作了三年,他这三年认真工作、积极的服务态度和出色的工作成绩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连续三年被评为学校优秀职员。作为一名在服务岗位上工作的教师,他始终牢记“端正态度、情系师生、做好服务”这三项原则,立足本职工作,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光彩。

态度决定高度,态度决定服务质量

态度决定高度,也决定了服务的质量。电教岗位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学校教室多媒体设备、场馆设备的管理维护,需要随时响应老师们的需求。有场馆使用安排时,何普亮同志总是随叫随到,时刻准备着。在多媒体教室保障方面,何普亮同志总是尽力尽早赶到现场解决,保障师生正常教学活动。服务也体现在细节中,何普亮同志在每场活动结束后都在前台屏幕上提示参会者注意随身物品,并仔细检查会场,将有遗落的物品放置在校保卫室,方便失主寻找。态度不仅仅体现在平时的常规工作中,更体现在一些工作不被服务对象理解的特殊时刻,偶尔有不被理解的时候,他也拿出十二分的耐心来进行详细解释和沟通,尽力给出解决问题的替代方案。

服务岗位需要主动、关注细节

在三年的工作中,何普亮同志热爱自己的岗位,努力学习,充实自己,以积极、端正的学习态度将兴趣、热情沉浸到工作中去。周一早晨是教室多媒体设施报修的高发时段,何普亮同志总是会在周一早晨提前到校,做好准备,以保证能够及时为教室排除故障。2020年疫情期间,何普亮同志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主动申请加入了线上课堂技术服务团队,与团队成员一起积极为师生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保障我校疫情期间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除了电教岗位的工作外,何普亮同志还负责了学校航空班的航模课程。航空班是为国家输送飞行后备人才的重要举措,航模课的开设对激发学生们对航空事业的热爱,坚定投身航空事业的意志有重要作用。在接手航模课程后,何普亮同志积极查找资料、与航空大学老师请教,精心设计课程、加强课程趣味性,提升教学效果。他说这些虽不是本职工作,但挑起了这个胆子,就得用心去做好。在部门和航空班领导同事的支持帮助下,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航模课步入正轨,学生反应良好。

互帮互学,精诚团结更有利于开展服务工作

作为服务岗位,协作精神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石。张战胜主任要求部门所有员工一定要精诚团结、互帮互助。2020年疫情结束返校后,改造我校60余间教室的设备以满足后疫情期间教学工作的开展成为信息中心的重要任务。在张主任的统筹之下,部门所有老师齐心协力,顺利完成任务,保障了复课后的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在这一过程中,何普亮同志任劳任怨,严格服从组织的安排,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部门安排的所有检修、改装事务,为复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说“这次的设备配置安装工作让我充分意识到了协作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是微不足道的,没有其他同事的配合、协作,复杂的工作就难以保质保量的完成。在三年的工作时间里,不论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得到了很多同事的帮助。在这样一个团结、上进、充满温暖的集体里,我相信我们部门的工作会做得越来越好!”

常怀感恩之心,常念相助之人

谈及在华师一附中的工作经历,何普亮同志总是心怀感激。他说,能得到在华师一这样优秀的学校工作的机会既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挑战,在服务师生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对于未来的工作期望,他表示“我非常珍惜这一工作机会,既能体会到服务他人的成就感,又能够实现自我的成长与进步。对此,我常怀感恩之心:感恩学校给我工作和成长的机会;感恩部门的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感恩老师们对我工作的宽容和理解。我将带着这种感恩之心去改进和完善我的工作。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所有华一人的共同努力下,华师一附中将不断发展,从辉煌迈向更大的辉煌!”

(作者:何普亮)

 

 

信念如歌

——记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范莉老师

 

曾经有人问我:“共产党员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是忠诚于党,是无私奉献,是勇于担当,是对社会责任的坚守。随着党龄的增加,这种坚守逐渐融入血液,与生命交织,成为无法割舍的一部分。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党员,她始终牢记自己的教育职责,用共产党员朴实无私的大爱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层层困难,成就了学生的梦想与荣耀,也成就了自己的信念与坚守。她就是范莉老师。

2019年,对于范莉老师来说,是她生命中最艰难的一年。家庭适逢大难,她的先生不幸罹患鼻咽癌,确诊是在八月底九月初。母亲八十高龄,不能帮忙照顾,公公脑溢血多年瘫痪在床,先生又是家中独子,根本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视子如命的公婆,所有先生需要的生活照顾、心理抚慰全部砸在范老师一个人身上。而此时,她的学生正值高三最关键的阶段。一边是深爱的家庭,一边是深爱的学生,该如何取舍?她也曾有过动摇,可她更担心的是学生们临时更换班主任,需要要好长的适应期。她硬是把班主任工作继续扛了下来,直到学生毕业的那一天。

记得那年,我跟随我们党支部书记甘祥生老师去医院看望范老师和她先生。范老师看上去很憔悴,气色不太好。她说,她先生治疗期间特别易怒,将所有的坏脾气都抛在她身上,所以她自己心情也不好,睡眠也不足。当时,甘书记一直在讲,有困难尽管提,我们级部想办法解决。范老师却说:“我们当老师的,一直跟学生讲,内心要强大,只要内心足够强大,无论什么困难、疾病就无法打败你,我不能食言,不能当逃兵。”她告诉甘书记,她已经好说歹说让医生把放疗时间放在中午一点,这样她就可以上课值班和送先生放疗两不耽误。听了这番话,我们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当时的感动。离开医院时,我看到她先生的病床旁还放着她的备课本和几本未改完的作业。

如果不是这次去医院的探望,我完全无法想象她承受着多大的身心压力。在学校里,我们看到的,总是那个面带微笑、精力充沛的范老师,是给学生带来无限温暖的范妈妈。范老师说,她特别喜欢泰戈尔的一句话:“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时,感觉到光明,唱出了歌。”这句话支撑她渡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相信范老师用信念唱出的歌,学生们一定听到了,他们在给范老师的贺卡中深情写下:我们一定不负您对我们的付出。

2020年初,疫情期间,范老师被困在乡下,没有电脑,硬是用一部手机完成了语文组的晨读、晚诵、编辑、组卷等各项工作。不能在学校软件上大课,她就给学生们用语音讲解、用腾讯会议上小课答疑,这其中的困难,我们很多老师感同身受。在这期间,范老师青光眼复发,不能长期用眼,但她还是坚持每周批改作文。复班后,范老师绞尽脑汁想着给学生们知识的营养、精神的滋养。她还精心设计了具有班级特色的明信片和信封,给每位学生写临别赠言,希望他们满怀信心地上考场,实现梦想。范老师所在班级在2020年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唐楚玥同学成为湖北省高考理科状元。他们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这又何尝不是范老师的梦想?

在范老师眼里,无论什么样的困难都不是放松工作的理由。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小家庭、大社会负责,就是她的底线和坚持。她曾在党员自评中写道:“爱是教师的基本操守。作为党员,应该付出更多的爱和奉献。我想,我应该是做到了。但和许多其他优秀党员老师相比,我还做得远远不够。”

范老师曾经说过,她从小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老师,好好爱她的学生。记得范老师入党时说过,她希望能像身边优秀的党员一样,对党忠诚,对教育无私奉献,对工作尽职尽责。初心易得,坚守不易。范莉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作为班主任,教育学生方面,还是作为语文教师,钻研教学方面,她都严格要求自己,全力以赴。教育教学成就对她而言,如过眼烟云。她所看重的是,坚守责任,不负学生,不负自己。

范莉老师是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承担着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都在进行的平凡工作,她也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面对困难,从不退缩,面对责任,勇于担当,把大爱化作信念,用坚守成就初心。

信念如歌。战争时期,前仆后继的革命前辈用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新中国诞生的乐曲;和平年代,兢兢业业的教育工作者用平凡的担当唱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章。

(作者:曾美玲)

 

 

 

甘于奉献,勇挑重担,攻坚克难

——记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学工团队的优秀党员们

 

  前言

“我是谁,是什么样的人,也许你从来没有想过。我是离开最晚的那一个,我是开工最早的那一个,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个,我是坚守到最后的那一个,我是行动最快的那一个,我是牵挂大家最多的那一个,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和你在一起。”这是一则公益广告词,它以朴实的话语诠释了党员的奉献精神。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群甘于奉献,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优秀共产党员。

 

故事一

甘祥生同志,送走2020届高三毕业生,马不停蹄到一附中光谷分校担任校长。半年后,他再次回到一附中高中部分管学生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学生安全工作和体卫艺心、团委等工作。现在他每周一三五在光谷分校上班,二四六回高中部处理公务。

光谷分校是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体育局批准的全日制民办寄宿学校,含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约有四五千学生,各项工作千头万绪。

他在一附中高中部分管的各项工作也事务繁冗,工作时间经常不够用。在行政楼二楼会议室里,我们经常看到甘校长和同事们一边吃着盒饭,一边交流工作。“今天中午我们在二楼会议室商量体育特长生家校共育问题”、“明天中午我们在二楼会议室讨论安全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组建德育智囊团”……无论工作有多忙,甘校长总是愿意多花点儿时间倾听年级领导的意见、老师的反馈、学生和家长的心声……广泛征集各方意见,深思熟虑后,再妥善做出决策。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是甘祥生同志多年以来的教育愿景,也是他一贯坚持的实际行动。他认为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发动机”,为学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充分发挥德育领军教师的团队引领作用,促进学校德育专业化发展,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育人水平,不让一个德育工作者掉队,,学工处正在积极筹备德育智囊团——组建“德育30人”学术团队,努力让学校德育水平再上新台阶。

 

故事二

陈先钧同志是一附中行政一支部书记。他将周鹏程校长提出的“体育、音乐、美术2+1+1项目”(即我校学生在高中三年阶段必须学会两项运动技能、一项音乐技能和一项美术技能)贯彻实施,协调各年级、学工处、体育组、音乐组、美术组、信息中心与科教处等部门,促成学生网上选课顺利开展,通过考核的学生将被授予“华中师大一附中荣誉毕业证”,真正将“2+1+1”理念落到实处。

在日常工作中,他是个“主动找事”的热心人。2021年上半年,甘校长将光谷分校与高中部学生工作一肩旁挑,工作十分繁忙,陈先钧同志主动协助甘校长处理了许多具体工作,他主动为学校高三年级成人仪式、毕业典礼邀请湖北省团委领导,他主动分担体育、卫生、音乐、美术、心理、生涯等方面的工作。今年4月一天,他到医院做肠息肉手术,上午刚刚做完手术,当听说学校有事情,下午他便强忍着病痛来到学校,帮助出谋划策。

在生活中,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心人。前不久一位同事的同学孩子不幸患上面部血管癌,急需筹钱做手术。该同事不经意间透漏正在帮助患病孩子筹款,陈先钧同志了解情况后,立即转给同事1000元,嘱托他一定交给孩子家长,为孩子好好治疗。

 

故事三

周珂同志给人的第一印象“拼命”。因为汪主任工作调动、屈书记休产假等原因,学工处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学生安全工作和体卫艺心、团委等工作全部落到了她一个女同志身上,同时她还带着高三一个班的数学课。她忙得像个旋转的陀螺,在领导、同事、老师和学生中不停地穿梭。虽然每天很忙,但她过得很充实。他不是在批改作业,就是在制定工作计划;不是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就是在向同事部署下一步安排;不是在与班主任沟通,就是在处理棘手的问题;不是在接电话,就是在与人面对面交流。当安静下来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早已口干舌燥,精神疲惫。

多少次夜深人静,学校突发事件使她无法安眠;多少次夜深人静,她在与班主任商量第二天的工作;多少次夜深人静,她在批改着白天积压的作业……

无论怎样,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她就立即调整好状态,以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迎接新的挑战。

 

故事四

陈丽同志是“学习达人”,她总是不断地钻研和学习新的学科知识。她买来各种各样的书籍,琢磨生涯课程;她经常参加生涯课程研修活动,在与同行的切磋中,不断提高自己;她乐于接触学生,给学生个性化的专业指导,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她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学生更好的生涯课程指导。

她是工会活动积极分子。一方面她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工会活动,趣味运动会、羽毛球赛、排球赛……总少不了她矫健的身影;另一方面物资采购、物资发放、工会春游、秋游、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她都积极参与,她用周到的服务温暖着大家的心。

她还是个百事通。同事生活上有什么问题,问陈丽准没错。教育是一个比较单纯的职业,在相对与世隔绝的校园里,每天面对着天真的孩子们,老师们的心也是单纯而美好的,总有老师涉世未深,缺乏生活经验。每当同事有问题咨询她时,她总是耐心地倾听,给出合理的建议。她宁愿自己苦一点儿累一点儿,也不愿同事多走一步弯路。多少同事,因为她的帮助少了后顾之忧,工作变得更和谐,生活变得更美满,事业变得更成功。

 

故事五

周诗博同志是一个“速度达人”。对他来说,速度就是效率。自从团委屈书记休假以后,团委的工作基本落在了他身上,他同时肩负着班主任培训、社会实践、成人仪式等工作。

经常看到他一路小跑地奔忙着。他一路小跑去安排学生升旗仪式;他一路小跑找学生团干整理团员档案;他一路小跑询问学生干部常规检查落实情况;他一路小跑回办公室给学生办理走读手续;他一路小跑到领导办公室汇报工作……

当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他可能正准备教育局安全检查材料;他可能在安排运动会或分配生测试时学生志愿者工作;他可能在办理团员组织关系;他可能正准备团员培训或学生干部培训材料……

(作者:欧阳涛)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