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校园新闻 >> 正文内容
华中师范大学王欣老师做客我校光谷课程
你知道神经元学说是谁提出来的吗?神经元结构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被发现的?在《疯狂动物城》里有种动物,它拥有比例最大的脑,你知道是哪种动物吗?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人工智能真的可以实现机器人取代人类思维吗?这些有意思的问题是不是偶尔会在你的大脑中闪现?2019年10月9日我们邀请了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生科院的王欣副教授,来为大家介绍《脑科学及其发展》。王欣老师神经生物学方向博士,是中科院与武汉科学普及研究会合办的武汉科学家科普团明星讲师,主讲了《神经生物学》等十余门课程,长期致力于科普创作,已出版原创科普书籍9种。
王老师首先给大家介绍了从低等生物到万物之灵人类神经系统的发展与差异。从水螅这些动物弥散的神经网、到涡虫的神经节,到蚯蚓的神经链,到脊椎动物乃至人类的神经管等等。而人类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与大脑的结构有紧密关系。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脑占体重的0.5%~1.0%,而人脑占体重的2.0~2.3%。人脑中大脑皮层的范围大、沟回多而深,可以容纳更多的神经元。人脑中神经元的数量达到860亿个,远远超过其他哺乳动物。
王欣老师特别擅长讲故事,王老师给同学们讲了好多心理学、脑科学发展史上有意思的小故事。第一个发现神经元的人是谁呢?是一个业余画家,他叫卡哈尔,卡哈尔喜欢艺术,他的父亲却希望他从医,于是在他进入了医学领域之后,一次大胆的实验中,他用非常简陋的显微镜设备居然就看到了神经元的样子,更厉害的是他居然把它们都画出来了。1906年,他和那个发明用银子给神经元染色的人——高尔基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奖。
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作,王欣老师讲了心理学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就是吉利明(Roger Guillemin)与沙利(Andrew Schally)的故事。他们俩在二十世纪科学史上罕见的一场马拉松赛跑中,于1955年分别从豪斯顿和蒙特里尔出发,经过二十二年的你追我赶、相互赶超,终于都到达了终点——斯德哥尔摩。
英国生理学家哈里斯 (G·Harris)在1937年就提出,如果下丘脑不是通过神经来控制垂体的话,那就一定是通过化学信号来控制的假设。罗歇·吉耶曼(Roger Guillemine)和安德鲁·沙利 (Andrew Schally)两个研究组用100万头猪和几百万只羊的下丘脑,进行了艰苦的研究才得以解决,1970年哈里斯的假说才被证明其正确性。正因为这些成就,他们两人荣获了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除了要埋头苦干,当科学家也需要非常强的观察力,也要勤于思考,如神经生物学家蒙塔尔奇尼,她获得1986年诺贝尔奖是源于她对狗的观察。她发现狗狗在受伤以后会用舌头去舔伤口,而伤口便很快会愈合。她从分析动物的这一行为入手,于1951年从小白鼠唾液中发现能促进动物皮肤表皮细胞生长发育的物质,和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物质——神经生长基因(NGF)。
还有一些科学小故事,非常的有趣,如奥托·勒维的故事,他发现乙酰胆碱的经过源于他的梦境,第一次做这个梦时,他第二天早上醒来只记得梦的结果,却没有记住实验的过程,第二天晚上他既然又做了这个梦,而且还记住了实验的过程。虽然看是巧合,但科学是严谨的,梦境中的事情可能也是他日思夜想,灵感乍现的结果吧。
除了这些小故事,王老师还给大家介绍了脑科学研究的现状、不久的将来能够实现的科技成果及遥远的未来的伟大设想,例如人工智能是否真的能够实现,人类是否真的能够长生不老等等有趣而又大胆的猜测。最后,王老师跟大家讲了几点建议:
1. 勤于用脑,乐于思考。
2. 学习过程中既要全面发展,也要发挥特长。
3.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学会管理情绪。
最后,王欣老师将自己的科普作品赠与了一部分给同学们,还有一部分送给了我们学校图书馆,同学们超级喜欢温柔却十分幽默的王欣老师,也因为王欣老师而爱上了脑科学。
- 上一篇:1974届校友举办高中毕业四十五周年庆典[ 10-16 ]
- 下一篇:我校举办“为祖国送祝福,与时代齐奋进”升旗仪式告白祖国母亲[ 0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