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校园新闻 >> 正文内容
《楚天都市报》: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郑重捡回踢飞的石子
同学们在认真聆听讲解
日前,华中师大一附中300多名高一学生赴外地研学。此次研学旅行为期4天,高一年级共7个班参与,分别前往苏州、杭州、南京、绍兴,将这四座城市当作一卷“大书”,从历史、人文、建筑、名胜等不同角度,设置多种项目式学习选题,学生自主选择,通过实地调研,完成研究性学习。
鲁迅文学的文化源头、宋城景区传承文化的得与失、向死而生的杭州……在研学课程的引导下,同学们边走边看边想,展现出深入的思考与洞察,一样的风景,落在他们眼中,看到的不仅是湖光山色,更是景观背后的变迁与意蕴。
在绍兴的鲁迅故里,同学们走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感受先生的浩然之气。苑子溪等同学在研究报告里发问,鲁迅故里的商业气息太过浓重,呼吁不要让文化景点变为“购物天堂”。在杭州西湖岳王庙前,同学们合唱《满江红》表达对岳飞的敬意,整齐响亮的歌声,引得路人注目。
武汉学知研学旅行有限公司带队负责人说,这样高素质的研学团,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既轻松又有压力。一方面,同学们遵纪守时,集合无人迟到、上车看书刷题、参观安静有序,从来不用维持秩序。但另一方面,在讲解时,研学导师却要打起十分的精神,学生每到一处都会认真听讲,积极提问,问题常常“超纲”,对研学导师的知识积累和临场应变都是一种考验。
尽管如此,华师一附中的研学团仍是“香饽饽”,大家都会主动争取带团,因为与学霸相处,收获比付出要多。此次,研学导师陈伊婵带队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时,看到几个女生郑重地捡起被路人踢到路中央的石子,轻轻放回石堆。原来,悼念广场上铺设的鹅卵石,象征着遇难同胞的累累白骨。这一幕让陈伊婵印象很深,被她们宝贵的赤子之心打动,“这一幕一定会在孩子的成长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华师一附中的学生要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从同学们的表现和反应来看,这几本‘无字大书’让他们受益匪浅。”华师一附中高一年级负责人郭海宁很欣慰。郭海宁说,华师一附中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致力于塑造必备品格、培养关键能力、关爱身心健康,而研学旅行,正是达到这一教育目的的新途径。
- 上一篇:我校武术运动员在多项赛事中连创佳绩[ 04-18 ]
- 下一篇:华中师大一附中光谷分校高中部获批,今秋将迎来第一批高中生[ 0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