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员工风采 >> 正文内容

也谈“拾金不昧”

作者:朱晶卫 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26日 点击数:

2006年的感动中国中,浮现过这样一则令人感动的事迹:一个名叫李小棚的民办老师,借钱搭车数十里,一心将捡到的4000元现金送还失主。当失主拿出一沓子百元钞票塞到恩人手中,李小棚分文未取。直到离开,失主也不知道李小棚为了送钱,是向乡亲借的路费。由于返程路费不足,李小棚只能坐车到蓝田县,然后步行近5个小时回到东杆村。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曾在全国各地形成强烈反响。
不久前,饮食服务部学生食堂舒玉珍师傅在打扫食堂大厅卫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被人遗忘的挎包,内有7300多元现金、NEC高科技手机一部、银行卡、信用卡数张、小车钥匙物品,上交部门负责人后,几经波折,终于将遗失物归还到学生家长手中,分文未取。面对丢失的钱物完璧归赵,失主不禁万分感激,令人遗憾的是,至今,失主甚至不知道这位拾金不昧的师傅的姓名。
他们,用自己看起来最“理所当然”的举动,深深敲打着我们的灵魂。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正品德。他们的朴实的举动折射出的人格力量,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灵魂,审视自己的“荣辱”底线。
教书3年没有领到一分钱工资,妻子得病东拼西凑借钱过日子,手里握着6000元的到期贷款凭证……对于李小棚来说,当下最需要的是什么?钱!然而,当他面对装有4000元现金和银行卡的钱夹,没有一丝一毫的迟疑,借钱搭车数十里也要把它送还失主,并婉拒酬谢。作为学生食堂的一名普通的勤杂人员,月薪600元,在当今的物价下,600元钱根本连一家人的生活保障也不能正常的维持,她最需要的也是钱,然而,当她面对可以抵得上两年的工资的7300元现金和信用卡等价值万余元的物品,也同样没有丝毫的迟疑,立即上交领导。
“我欠的账也重要,但是不能用别人的辛苦钱还。”急等钱用的李小棚没有我们想象的什么犹豫,什么“思想斗争”,他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一人为私,两人为公,我们的职业虽然低贱,但我们的道德是绝对经得起考验的,再说,急人之所急,这是一个服务人员应有的本职,不值得大肆宣扬”拾到这笔巨款的舒玉珍师傅同样也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朴朴实实的几句“道理”,不是什么至理名言,也不是什么豪言壮志,却是那么的掷地有声,那么感人肺腑,分明见证了两位诚实守信、拾金不昧者的亮丽品质。
当前,有人抱怨社会道德滑坡,拾金不昧“只归记忆”。毋庸置疑,在有些人眼里,“利”比“义”重,当“利”与“义”博弈时,往往表现为趋“利”而忘“义”。面对如此不正之气,不乏有人作“忧容”之态,套用鲁迅先生发一通“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感慨,接着是长长的一声叹息。仿佛于叹息之中,便可以从“日下之风”当中除却自己,但真的就能除却了我们自己吗?
我们无意于强调他们的“贫困”、“不富裕”,因为在他们的词典里面,拾金不昧、守护心灵的道德,跟贫穷富有丝毫无干,跟社会角色丝毫无干。谁说仓廪实才知礼节?谁说衣食足方知荣辱?谁说构建全社会的荣辱观离我们每一个人还很遥远?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他们用自己朴朴实实的行动,践行了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荣辱观,也警示了世人:只要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守护好自己心灵里的“荣辱”底线,构建一个正确的荣辱观,形成社会的浩然正气,构建和谐社会,并非想象的那么难。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