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校友动态 >> 正文内容

沉痛悼念我校1961届校友分会会长魏锋校友

作者:华中师大一附中校友会 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8日 点击数:

    

 

魏 锋/图《新闻战线》1999年第8期

   

    我校1961届校友分会会长、原长江日报社副总编辑、武汉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魏锋校友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15日逝世,享年78岁。

魏锋校友热心校友事业,曾任华中师大一附中校友总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1961届校友分会会长,为推动我校校友工作作出诸多贡献。

魏锋校友一生从事新闻事业,为湖北省新闻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对于他的逝世,我们表示沉痛哀悼。

 

 

                                           

一代报人,走好。

 

 

 

以下转发201816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报道:

 

武汉晚报原社长、总编辑魏锋病逝,曾获中国晚报杰出贡献奖

 

 

长江日报、武汉晚报今日同时刊登讣告: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退休干部,原长江日报社副总编辑、武汉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魏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15日逝世,享年78岁。遵其遗愿丧事从简。

 

荣誉>>>曾获“中国晚报杰出贡献奖”

 

        20096月,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学术委员会在江苏古城宿迁召开。此次会议受中国晚协委托,授予新民晚报原总编辑丁法章、今晚报原总编辑郭长久、羊城晚报社原总编辑潘伟文和武汉晚报原社长、总编辑魏锋等11位同志“中国晚报杰出贡献奖”。

 

思考>>>竞争 , 是报业发展的助推器

 

    “不担当起主流媒体的角色 , 不担负起主体新闻的报道重任 ,就永远只能是一个配角 , 就永远不能成为第一流的媒体。”《新闻战线》19998期刊登有魏锋的署名文章。文中,他对武汉晚报社当时面临的现状以及办报实践进行了梳理与思考,文章原题为《积极参与竞争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全文如下: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坎 ,面对纷繁复杂的报业竞争格局 ,报人们都在急切地叩问着报业发展的走势。

 

    尤其是在经历了近 10 年迅猛发展的众多城市晚报 ,曾以巨大的活力与机关报等日报争奇斗艳。短短两三年间 ,伴随市场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都市报、晨报、快报等报纸的崛起 , 使得报业竞争的“两极格局”被“群雄并起”所打破。

 

    在湖北武汉地区 , 原本由省、市委机关报和我们武汉晚报三足鼎立的格局 , 目前已因都市报、快报、晨报、市场指南报等报纸的兴起 , 演变成七张天天出刊的报纸争夺市场的激烈竞争。

 

    尽管许多报界人士对当前报业竞争中的一些无序现象忧心忡忡 , 认为研究新闻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已迫在眉睫。然而群雄争霸的烽烟既燃 , 置身其中 , 办报人首先考虑的问题是采取相应对策 , 采取观望等待、视而不见的态度 , 不仅没有出路 , 也不可能。出于一种战略考虑 , 我们武汉晚报社也创办了一张子报《今日快报》 , 积极参与竞争 , 以求与母报形成互为补充之势。

 

    事实上 ,中国晚报界能在十多年来迅猛发展 , 并打下雄厚基业 ,就得益于率先抓住了上一轮新闻事业发展浪潮和报业竞争的先机。稍后诞生的都市报、晨报、快报等新生代报纸也随之而来尝到竞争的甜头。

 

    竞争的滋味是苦尽甘来 , 要想尝到更大甜头 , 必须有战略的眼光和独到的特色与优势。几近发展巅峰的晚报人蓦然回首 , 惊觉诸如讲求可读性、贴近性、趣味性、服务性这些晚报所固有的传统特色 ,已不再是独家的优势了。

 

    我们深感晚报要在众多生活类报纸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务之急是在保持固有的传统特色基础上 , 开拓创新 ,寻求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张晚报要在特定的地域独领风骚 , 就必须成为这一特定地域的主流媒体 ,必须担当起主体新闻的报道重任 ,必须得到主流读者群的公认。基于这种认识 , 武汉晚报在当前的竞争中突出强化了担当主流媒体、服务广大市民的定位意识。

 

    大都市是当今社会生活最丰富多彩、最活跃的地方。武汉作为一座拥有 700 多万人口的特大中心城市 , 具有悠久的历史 ,丰厚的人文背景 ,发达的经济和多彩的社会生活 ,在华中地区乃至全国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以这座城市冠名的晚报 ,不担当起主流媒体的角色 , 不担负起主体新闻的报道重任 ,就永远只能是一个配角 , 就永远不能成为第一流的媒体。

 

    从报业市场分析的角度看 , 创刊 38 年之久的武汉晚报 , 已在武汉地区培植起一批相当稳固的文化品位较高的读者群。他们代表了武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主流读者群体。在大都市生活圈中 ,市民的思想文化水平不尽相同 ,文化层次较低或生活品位不高的群体 , 或许不会在短期内消失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文化的发展 , 总是在日益缩小。那种把目光仅仅盯在迎合少数读者较低趣味 ,一味媚俗 ,不仅是对新闻媒体所担负社会责任的亵渎 , 也是短视之举。因此 , 我们在努力贯彻“面向社会 , 进入家庭 ,指导生活 ,陶冶情操”的办报宗旨的同时 ,始终把面向大都市的广大市民、坚持报纸的高品位、高格调 , 作为制胜的追求。

 

    晚报担当主流媒体的角色 ,不是抛开自己最广泛的读者对象,把报纸办成机关报一类的报纸, 而是要不断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面对读者对精神产品的新的多方面的需求 ,我们既要担负起正确导向的责任, 又要牢固树立强烈的受众意识。要在保持晚报“软、短、快、活、新”等传统特色的同时, 嫁接机关报突出主体宣传的优势,努力增强权威性。比如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人民群众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信息、国际风云的变幻、振奋人心的重大成就等等,都应该在争当主流媒体的晚报上突出反映。读者所不感兴趣的不是“重、大、硬”的新闻本身,而是反感程式化的表现方式和无视读者真正需求的新闻价值取向。面对主体新闻、面对主旋律报道 ,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要不要报道 ,而在于怎么去操作。“居高声自远” ,只要心中真正装着读者 ,就一定能够做到“上下都满意”

 

    武汉晚报选择的这种定位 ,无疑是对自己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也促使开拓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今年以来 , 我们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 ,紧锣密鼓地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

 

———从扩大新闻名人效应 , 开创新的新闻生产方式出发 ,设立了“范春歌工作室”并在一版开辟新闻专栏 , 将一种全新的机制引入新闻生产领域 ;

 

———捕捉难得的市场机遇 ,瞅空当 , 果断将原有的对开八版《武汉晚报周末刊》转向创办《健康周末》, 抢占先机 ,开掘潜力巨大的医药广告市场和新的读者群体 ;

 

———设立读者接待中心 , 开通“新闻 110”读者热线 ,全方位捕捉新闻线索 , 增强与读者的沟通和交流 ,体现出更强的服务性和贴近性 ;

 

———强化版面包装意识 , 着力发挥对开彩印大报的优势 , 刷新版式 , 形成视觉冲击强势 ;

 

———注意媒体自身形象设计 ,推出重奖向读者买批评、发起“武汉晚报社会公益扶助”行动等一系列社会活动 ,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

 

    我们坚信 ,晚报在竞争中的发展空间是无止境的 ;同时也十分清楚 ,所有的创新之举 ,都必须围绕着一个中心 , 就是努力提高办报质量。这是报业竞争的关键所在。

 

    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 , 将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引入报业的发行、广告、经营等领域 ,以求得报业实力的不断增强 ,寻求更加持久的发展, 固然是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 , 但这一切都离不开以高质量的办报水平为依托。办报质量的提高 ,也正在促进我们在内部机制改革、发行、广告、经营等方面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

 

    我们在编辑部提出“人人都要争第一”的口号 , 要求所有的采编人员都要树立在一条战线、一个领域、一个方面成为所有竞争对手中的“顶尖高手”的意识。一个报社 ,只有人人都来争当第一 ,人人都成为某一方面的权威 ,才能办出一流的报纸。

 

    作为在竞争中发展壮大的晚报人 , 本身就是竞争受益者。没有竞争 , 就没有武汉晚报今天超常规发展的良好势头 ;没有竞争 , 武汉晚报就不可能拥有一支佳作迭出、能征善战的新闻队伍 ;没有竞争 , 武汉晚报就不可能在全国晚报界具有较大的影响。

 

    竞争 , 是报业发展的助推器。面对竞争 , 我们将一如既往 ,倾注全部的热情和智慧 ,使报纸以崭新的面貌跨入新世纪。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