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校园新闻 >> 正文内容
杨宗凯校长调研我校教育与互联网融合工作
10月12日,华中师大校长杨宗凯教授来校调研,指导学校发展。调研结束,在与周校长等校领导交谈中,杨校长强调,要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学校各方面工作。
杨校长指出,21世纪是平台经济,互联网是放大器,互联网是倍增器。我们要学会“剥削”互联网,充分利用互联网,用互联网思维办学,采取适应时代的新的模式去推动各项工作。
杨校长重点谈到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创新发展,用互联网思维构建合作办学新平台
国家鼓励集团办学,但传统的集团办学模式肯定办不下去。互联网思维下,要探讨“网上集团办学”,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实现华师一附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办分校不以管理人员和教师输出为主,办分校就是搭建平台,提供标准,输出机制。马云厉害就是开创自己的平台和标准。时不我待,我们要成为制定标准和制定规则的先行者、领跑者,所有合作学校执行统一的标准,共享统一的资源,开展统一的培训,运行统一的机制,当我们最先建立这种,我们就是这个行业的标准,我们的平台就会成为主流平台。如果还按老办法办分校,我们一附中可能就排不出人了,下一步在恩施、贵州的合作办学就要用“网上集团办学的模式”去做。有了这套“网上集团办学”的机制,我们开办分校只需要派一个人或者培训一个“代理”过去就可以了,其他就依托网络按标准、按规则运行就可以了。
学会“剥削”互联网,采用新模式去开展合作办学。让数据跑路,不是人跑路,借助互联网开展联合教研、联合备课,开展网上培训(利用寒暑假给老师“补课”)。教育不能产业化,教育服务可以产业化,当我们有足够强大的资源和适应时代需求的领先的标准、规则,我们就可以输出资源、输出培训、输出标准,在这片市场上占有先机,使更多学生受益。
尽快形成成果,入选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教育信息化国家案例,得到科技部、教育部的认可。
二、加快实践,让互联网思维引领智慧校园建设
要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争做教育信息化、教育大数据的试点,在试点中不断推进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必须要有先行先试的急迫感和使命感,充分利用大学部、省教育等资源,微课、在线课堂、教师培训、远程联合教研、生涯规划等等先做起来,把硬件和互联网先用起来,越用就会对机器和互联网提越多要求,才会逐步形成自己一套标准、流程、机制。面对越来越多的个性需求——如走班制、一人一张课表——要学会让机器来管理。
我们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的条件最好:华师一附中最大的优势就是有资源——课程的资源、名师的资源等,华中师范大学的教育信息化全国领先,可以说要资源有资源、要教育有教育、要技术有技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这方面,我们的基础最好,最有实力,这是一个机遇,要尽快去实质性推进,逐渐总结出我们自己的一套经验模式。融合就像化学反应,有一个过程,一旦我们融合好就成为领先同行的优势品牌。可以先在集团内学校开展试点,就像做科研课题一样先做出一个模式。所有课程资源、培训资源等,集团内所有师生免费使用,做成熟了再推广到集团外,推向市场,甚至上市。
不仅仅要有想法,有创意,必须要建立一套推动工作的机制,通过这个机制保障我们工作健康可持续的长远发展,而不是虎头蛇尾或者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例如华师推信息化,就有全体教师培训、教学节、教研会议等活动机制,就有20间智慧教室——每节课让机器去记录分析合成数据……
杨校长最后强调: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千年等一回,几千年来我们教育都没什么变化,现在我们有幸处在一个互联网时代一个创新的时代,我们要无愧于这个时代。在这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我们许多工作再也不能因循守旧,不改就落后,早改就主动,晚改就被动。要代表未来谋划当下,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技术必将引领未来教育,我们要牢牢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创新,通过创新去发展。
- 上一篇:《长江日报》:这12所中学成领航试点学校,或将开创新教育实验班[ 12-15 ]
- 下一篇:我校召开第二届“教学节”之课堂观察研讨会[ 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