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校友动态 >> 正文内容
华师一附中,我们一辈子的骄傲——记1967届4班校友毕业50周年纪念活动
2017年10月6日,华中师大一附中1967届4班的校友们在母校进行了毕业50周年纪念活动。
当天清早,校友们按照活动筹备组的安排,来到地铁2号线宝通寺站B出口处;交通车于8:30到达,大家上车后,兴高采烈地前往位于光谷华师园路的母校校区。车上,有的同学还兴致勃勃地准备聚会活动时的演出节目。
华师一校友会赵丽、马岚老师代表母校热情地迎接了大家。一同应邀前来参加活动的还有:原语文任课老师王辅臣(王常新)、原体育任课老师王崇明及夫人蔡良敏、特邀嘉宾1966届校友分会闵嘉正校友、1967届3班孙桂林校友。
1967届4班校友毕业50周年纪念活动在母校以座谈会的形式举行,会场是校行政楼三楼会议室。在校区,在学校行政楼,荧光屏上闪烁着“热烈欢迎1967届高中4班校友毕业50周年返校聚会!”令人倍感温馨。座谈会会场里,红色的会标横幅高高挂起,电子屏幕滚动播放着1967届4班校友历次聚会活动的影视图像。到会人员共有39人,会场喜庆祥和,充满热烈亲切的节日气氛。
座谈会由张金焱校友主持,他一一介绍参加座谈会的各位领导、老师、嘉宾;校友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第一项由华师一校友会赵丽老师致辞。她再一次代表母校热烈欢迎老校友回家。赵丽老师详细介绍了母校几十年来的发展情况,希望和欢迎老校友们常回家看看,使每位校友不禁因自己有幸成为华师一学子而引以为荣。
第二项李顺琪校友代表筹备组向母校汇报了本班活动概况,包括毕业离校以来,本班联络组及五个分片的建立、历次活动的组织和进行、和母校之间的联系汇报;本次毕业50周年纪念活动的筹备组织经过,包括专门成立筹备组、确定活动主题“母校情、师生情、同学情”、确定活动的口号“华师一附中---我们一辈子的骄傲”、召开会议、商定各个项目的负责人、组织落实相关具体事项等等。
接下来马新意校友代表全班同学发言,她回顾了五十年前在母校的生活,及知识青年下农村、抽调回城的艰苦历程,讲述了老师、同学们的一些感人故事,既说明了1967届4班校友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无愧于是华师一附中的学生,又充分体现了大家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深厚情谊。大家的心弦被轻轻拨动,仿佛又回到那些难忘的日子里。
当年的语文王辅臣(王常新)老师在发言中感谢1967届4班校友邀请他参加这次座谈会,使他有幸第一次回到华师一新校区。他在讲述了自己的感触后,回顾了当时任课时的若干情景,殷切地希望大家保持联系、常来常往、珍惜生活、珍惜健康。
当年的体育王崇明老师在表达了感谢后,强调了要以平常心态,建设好亲密平等的学友朋友圈,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安排好自己70岁之后的生活。王老师还仍然站在体育老师的角度,叮嘱大家加强锻炼,强壮体魄,不畏疾病,乐观向上。
1967届4班校友们对二位老师的谆谆教诲报以热烈的掌声。
特邀嘉宾1966届闵嘉正校友代表1966届校友分会向1967届4班校友毕业50周年表示了祝贺,并提及当时在学校与1967届4班相关的所见所闻的记忆片段,称赞他们齐心协力、团结互助的良好作风,希望他们班继续发扬光大。
特邀嘉宾孙桂林校友作为兄弟班的学友,在发言中祝贺1967届4班校友毕业50周年纪念活动顺利进行,肯定了他们班本次活动良好的组织工作。1967届4班校友对他在本次返校活动中担当义务摄影师、进行活动全程摄影的全力支持,报以热烈的掌声。
发言讲话完毕进入校友向母校赠送礼品的环节。
首先由李昌祜和黄立汉校友代表1967届4班向母校赠送《(中吕)山坡羊》诗词书法作品,表达了全班校友对母校的感恩之情。
作品如下: [中吕]山坡羊
母校华师一附中赞
龟蛇竦立,江洲凝碧,芝兰玉树称第一。腾金鳞,展彩翼,龙飞凤翥晴霁里。人,百年计;师,盖代绩。
高中一九六七届四班全体学生为毕业五十周年而作
接着余启新校友向母校赠送了《东方既白》、《闻香下马》等20本著作。他在赠书时讲到:“我感觉,不是在赠送自己的著作,而是在老校‘工字楼’二楼的教室里向老师交上自己的答卷”。谦恭之心,溢于言表。
现为武汉桥梁传媒公司高级顾问的余启新校友至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影视脚本、翻译作品600余万字,多篇作品入选《新华文摘》《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中国短篇小说精选》《21世纪年度小说选》《建国以来历史小说选》等各种选刊、选本,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随笔集及历史学、文艺学专著30余部,获国家、省、部级文学奖、社会科学奖近20项。
第三位赠送人吴积煌校友赠送了火花集《伟人毛泽东》。出于对火花收藏的特殊爱好,吴积煌校友收藏编辑了5O本火花专题册,这里面约有4万枚火花。《伟人毛泽东》火花册内收藏有大约1000枚火花。册内有不少精品,如毛主席版画头像是用原版制作,准确再现了毛主席的光辉形象。上海制作的毛主席诗词手稿,效果极好,虽是近期制作的火花,但在收藏市场上却难觅其踪。
华师一校友会赵丽老师代表学校接受了校友的全部赠品后,向大家回赠了小礼品,是一枚精致的带有华师一标志的工艺钥匙扣,校友们爱不释手。
接下来进入了节目表演的程序。
首先,在播放着1967届4班历次活动的影像资料的屏幕前,全体女生校友合唱《丰收歌》,它是舞蹈《丰收舞》的主旋曲,舞蹈《丰收舞》曾是该班的保留节目,多次参加区里会演,在当时校园中颇有名声。今天参加小合唱的女生校友,大都是当时表演舞蹈《丰收舞》的演员。
王晖校友表演了女声独唱《京歌·脸谱》,她的演唱京腔京调、韵味十足,使大家领略了一番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韵。
王辅臣(王常新)老师即兴朗诵了他新创作的诗歌《八十书怀》,抒发了退休后的闲逸愉悦之情:
“便腹华颠日月侵,嫣红姹紫岂能寻。
孙贤子孝浇块垒,酒淡茶清怡性情。
首首诗词滋欢乐,盘盘博弈费苦辛。
疏交笃信堪避怨,妙法修学意趋殷。”
吴怀生校友朗诵了他专门为本次返校聚会写的诗作《回母校》,表达了重回母校、共叙深情的感慨和激动。
特邀嘉宾1966届闵嘉正校友抑扬顿挫地朗诵了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表达了对祖国万里河山的礼赞及对毛主席深厚的爱戴。
1967届4班的歌唱家张金焱校友演唱了《祖国,慈祥的母亲》,他高亢情深的歌声唱出了大家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张金焱校友又演唱了一曲《啊!中国的土地》。
大家还准备了好些即兴演出的节目,但因时间关系,只得结束节目的演出,大家先来到置有红彤彤的“华”字雕塑和盆景植物的楼面,合影留念。
然后,又到学校大花坛“华”字雕塑前,再次摄下集体照,并纷纷自由组合拍照以资纪念。
中餐后,1967届4班校友们与校领导、老师们依依惜别,乘车离开母校。挥手之间,都存下了一个信念:除了常回家看看之外,再过五年、十年,他们还会来母校相聚,庆祝毕业55周年、60周年!
交通车满载着1967届4班校友们的盛情,驶向他们的第二故乡、毕业下放的所在地---监利的周老嘴镇。同时,也增加了两项内容:回乡探亲、共庆他们70岁生日。
1967届4班王晖校友于下放监利期间在周老中学任教,她的学生们非常感谢她的培养教育之恩,当年的学生毛福星一直想给她办70岁生日,获悉1967届4班校友毕业50周年聚会后,热烈欢迎王晖和他们的同学们一起来监利周老嘴。当他们一到达目的地,久候在此毛福星等便热情相迎。
毛福星带领他们边走边聊,介绍当地及他和一些学生的近况,走向他开办的“农家菜馆”,也是监利聚会聚餐的场所。
还没进门,就看见门楣迎宾屏幕上流动显示着两条温馨感人的标语:“周老嘴镇龚场镇热烈欢迎老知青(华师一附中1967年高中毕业生)回乡探亲!祝老知青身体健康!”“祝王晖老师及其同学们70大寿生日快乐!
进入门内,宽敞而整齐干净的店堂挂着几幅名人书法,墙壁上还有好多共和国将军的画像,让人感到这里是层次不错的农家乐。1967届4班校友代表与主人合影,纪念这次的重逢和聚会。
1967届4班校友在“农家菜馆”这里合影,聚餐同饮,共庆70岁生日。
晚餐的丰盛,具有监利特色的九格木盘,接着就是一盘又一盘的烧菜。有清蒸鱼、有鱼糕、有肉元、菱角米打底的蒸鳝鱼,有土鸡汤,更有我们大家记忆中最喜爱的炸糊椒炒鳝丝。1967届4班校友们都反映菜太多了,主人才作罢。
既是回乡探亲,又是共庆70岁生日,还是高中毕业50周年纪念活动日,酒多少还是要喝一点的。
响应号召,不管杯中是何种饮料,为亲人重逢、为70岁生日、为高中毕业50周年,举杯!
晚餐后,主人带领1967届4班校友去了KTV歌厅,一起敞开喉咙,引吭高歌,独唱对唱,抒发情感、享受欢乐。
主人安排了1967届4班校友在周老嘴镇当地最好的酒店住宿休息。
第二天(10月7日)上午,进行红色旅游和回村探亲活动。
周老嘴是当时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在这条长约千余米,有着光荣历史的老街上,两边有48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各种机构的旧址,如:湘鄂西苏维埃政府,省委组织部,财政部,省工会,等等,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多位革命前辈曾经住过的地方。
这里是1967届4班校友向往已久的红色旅游景点。在参观游览的同时,重温革命传统,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精神。
参观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在纪念馆大门前合影,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参观红军雕塑。红军指挥员们在策划反围剿斗争?中间的指挥员为贺龙元帅。
参观段德昌同志旧居。段德昌同志,当时的一位优秀红军将领,也是广大红军指战员的一位优秀代表。
柳直荀革命烈士纪念园牌楼巍然矗立。李淑一的《题柳直荀烈士纪念碑》:“魂魄托日月,肝胆映山河,正气留千古,丹心照万年”。
在柳直荀烈士陵园合影。怀念革命老区先烈和群众对新中国的不朽贡献。
参观列宁学校。这是当时王晖校友曾经在此当老师、毛福星当学生时的原周老中学的所在地。
原校旧地,师生再合影。
到下放所在地的乡村去探访。这是1967届4班校友知青下乡时在村里的旧居,还在呀?是特意留作纪念的吧?
在旧居前与当时的老房东合影。探亲纪念照。
找到当时的对1967届4班校友安排照顾、关怀有加的大叔了。亲人相见,热泪涟涟;激情难禁,真心拳拳。
寻访到熟识的老乡了,边走边叙。
忆忆往事,拉拉家常。第二故乡变化很大吧?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吧?
拉了家常叙了旧,分手之前合个影。有机会,再相聚。
再见!忘不了的监利县!忘不了的周老嘴!忘不了的第二故乡的亲人们!
- 上一篇:玉壶存冰心 古稀谢师恩[ 11-30 ]
- 下一篇:新年致校友[ 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