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媒体看华一 >> 正文内容

《楚天都市报》考点外 名牌班主任迎来鲜花

作者:佚名 编辑: 来源:楚天都市报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08日 点击数:

编者按:我校语文特级教师周文涛老师从教40年,40年来,他把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送进考场;昨日,曾经的学生们前来见证他为自己最后一届学生送考。

《楚天都市报》进行了相关报道。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本报记者罗欣 实习生姚昭 大学生记者刘泓君

娇嫩的鲜花。灿烂的笑容。热烈的拥抱。20多岁的学生、40多岁的学生都来了。他们和年近60岁的“又帅又儒雅”的老师,共同演绎出一幅温馨、浪漫的画面。
昨日12:20,武汉市第十五中学门口。看到9名已经毕业的学生拿着鲜花一起走向自己,华师一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名牌班主任周文涛惊喜万分,他激动地说:“你们怎么来了?太意外了!”
他们都曾经是周文涛的学生。有的毕业已有3年,有的毕业已经20多年。
活动的组织者之一、武汉市慈善总会常务副秘书长黄沙力告诉记者,她是周文涛1986届的高三学生。“周老师从教40年,送完这届高三学生,他就要告别讲台了。因为他是班主任,今天要送考,而且他又教语文,所以,我们特地在语文考试结束时到考点来迎接他,以这种方式纪念他最后的教师生涯。”
到现场的学生,还有1985届高三学生汪宗万、霍金元、彭继旺,2006届高三学生蔡博、刘娇、孙逸、王星和李罡。
刘娇把鲜花抱给周老师,俯在他耳边说:“您是我见过的最浪漫的男人。谢谢您让我在高中阶段感受到那么精彩的语文课。”“周老师,您知道吗?您是改变我一生的人。谢谢您!”霍金元深情地拥抱了周老师。他回忆说,自己当年第一次参加高考时,成绩并不理想,只考取了一个专科。虽然自己不满意,但父亲不同意让他复读。周老师特地去家里劝自己的父亲,让他同意儿子复读。复读期间,周老师依然担任他的语文老师,多次鼓励他,最终他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
汪宗万对周老师的评价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就是为周老师写的。”他说,自己当年仗着语文成绩好,有一回上课就开始睡觉,但周老师在课堂上不说他什么,下课后轻轻地拍拍他,问他觉睡好了没。此后他就不好意思上课睡觉了。“这事虽小,我却一直记得,很感动。周老师从不当众批评学生,这种教育方式很好。”“25年前,周老师就是像今天送学生一样,亲自把我们带进考场;25年后的今天,我们见证他把自己最后一届学生送进考场。今天以这种形式来迎接他,一是重温老师的教诲之情,二是对老师即将告别讲台的安慰。”听到彭继旺的这番话,周老师笑得更开心了,眼睛也湿润了。

文韬似海,才学如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图文:一名语文特级教师的才华与爱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图为:送考的周老师给自己的学生鼓劲
  图为:周老师的课总是生动又有趣
  图为:周老师耐心地为学生进行课后辅导
  本版摄影记者萧颢

  本报记者罗欣 通讯员陈先钧

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华师一附中特级老师周文涛,从教40年,带出了多位状元。他让语文课变得有诗、有歌、有美、有情;他让学生们爱上了学习;他是学生的心灵之灯,是他们成长的指引者,更是他们一生的朋友。

  他认为当老师是一生的幸福

  “从教虽不是我的主动选择,但这么多年来,当老师一直让我感觉到很幸福。” ——周文涛

59岁的周文涛从教40年,共带过21届高三学生,教出三名省市状元,所带班级语文高考成绩多次位列全省或武汉市第一。
虽然教学成果丰硕,但周文涛却说,当教师并非主动选择。1966年,初中毕业的他回到家乡湖北红安县,1969年,当地初中找到他,希望他当一名民办教师。“开始我很犹豫,因为当年教师地位不高,而且那时我才18岁,人生有很多可能。”
周文涛慎重思考后,还是选择了这份工作。事实证明,他的选择并没有错。因为课讲得好,仅过了一年半,他就被转为国家正式教师。之后,他又被红安一中看中,调去当高中历史老师。
当时没有历史教材,他的教案是查阅很多资料后自编的。一个月后,学校校长听了他的一堂课,这节课后,他被转为语文教师。
1980年,华中师大招函授班,他考上了,三年后他拿到大学文凭。
1983年,他带的高三理科班高考语文成绩均分居全省第一,还出了个省理科状元张家干。
1991年,他被华师一附中相中,很快被调去教高三语文。他在该校带的第一届学生杨柳,在高考中获省文科状元,班级高考语文平均成绩再次居全省第一。2000年,他的学生陈闵华在高考中获武汉市文科状元。
40年中,周文涛获得过“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多次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

改变了学生对语文的态度

  “我以前认为语文课枯燥、俗,可周老师让我知道,语文有诗、有歌、有美、有情,使我重新领悟到学习的快乐。” ——1996届高三学生杨婵

“声如洪钟,满腹经纶,学识渊博。”这是1996届高三毕业生吴红勤对周老师的第一印象。当时离高考只有一个月了,因为原来的语文老师生病,周老师被临时调来代课。吴红勤没有想到,这位代课老师彻底扭转了她对语文的看法:“他接手我们班后,文学之路在我面前焕然一新。”
周文涛的课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
知识渊博是第一件法宝。周老师的语文课总是穿插很多文学、历史知识,非常生动。华师一附中高三(29)班学生江妮君说:“讲韩愈的文章时,周老师会讲韩愈的名字。韩愈是儒家学说的传承者,愈通‘逾’,意思是超过,而他的字为‘退之’,一进一退,就是‘中庸’。老师这样一讲,我们把韩愈的名字记牢了,他的思想也记住了。”
周文涛的激情也让人难忘。1984届学生徐斌回忆,有一次上课背诵郭沫若的《屈原》,周老师大声疾呼:“咆哮吧!咆哮吧!”这时放学铃响了,但同学们都坐在位置上不动,听他继续“咆哮”下去,直到全文背完,教室里一片寂静。“正如激情的海洋汹涌而过,那是山呼海啸之后必然会有的寂静,是一位老师带着他的50多位学生,一起经历了山高水远,生死阔别的命运冲击。在那种课堂上,我们接受的远远不止是知识的训练,还有情感的教育,甚至增广了整个人生阅历。”徐斌说。
周文涛还很注重讲课方法。学生万信逸举例说,周老师讲作文用“四维联想法”:根据主题进行相关联想、因果联想、类比联想、对比联想,“这样一来,写作就不愁没有素材了。”

是学生们永远的知心朋友

“他总是缓缓走过来,头保持着标志性的倾斜,圆圆的脸上拉开一道长长的笑。无论是上课还是平时跟我们交流,他总是‘笑到最后’。”——华师一附中高三(30)班陶然

学生们说,之所以爱戴周老师,除了他的课讲得好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人品谦和儒雅。他和学生们的关系既是师生,也是朋友。大家对他有很多称呼:“涛哥”、“周公”、“周先生”。
彭继旺说,周老师从不对学生发脾气,还特别贴心。当年在红安一中住读时,每逢周末,大家都会到周老师家“加餐”,有时还把脏衣服带到他家去洗,“他们家洗衣机都被我们洗坏了。”
徐斌回忆了同学小周的一件事。小周考上大学时,他母亲刚刚去世,有一天,周文涛老师拿了一床新毛毯送到他家,“小周就是背着这床新毛毯,进了武汉大学。”
“周老师一直关注着学生的成长,哪怕他们已经毕业、结婚、为人父母。”黄沙力说,毕业后每次给周老师写信,他都会认真地回复鼓励她。令她最难忘的是,自己刚换工作到儿童福利院时有些彷徨,周老师给她发了个很温暖的短信:“你正在从事着天下最令人尊敬的职业!继续加油!”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