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高一Ⅰ部 >> 正文内容

辩之美 思之妙--记高二I部学生辩论赛

作者:高二8班 王桨 编辑: 来源:高二Ⅰ部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08日 点击数:

2016年,我校承接了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高中生“关键能力”培养研究》,其中子课题《高中生“有效沟通能力”培养》为卢永平、汪江一、王旭东、吴绾茹等老师负责。在高中生“关键能力”培养体系中,“有效沟通能力”培养课题组着力研究培养学生有效沟通能力,探索如何通过学校现有课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开发特色课程,以形成培养学生有效沟通能力的科学途径,构建符合高中教学实际的沟通能力培养课程框架。

同时,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学生有效沟通能力,以研究促教学,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为深入推动课题研究,提供实验数据,课题组试点班级于2016年6月3日在学校四号报告厅开展了题为“中小学应该/不应该在向学生推荐经典读本之前删改糟粕内容”的辩论赛。语文组袁昉老师、涂俊宏老师和黄桢老师应邀担任评委。

这个辩题,既是对当下饱受争议话题的积极思索,又贴近校园生活,让学生们在整个参赛、观赛过程中对教育的目的有了更深的认识。

正方开场立论就从“糟粕的成因、性质”,“对象的特殊性”,“执行方的特殊性”三各方面有力地阐明了删改糟粕内容的必要;而反方立论则紧紧抓住“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辨别是非”这一论点展开论述。他们条理清晰思维流畅,妙语连珠一针见血,面对近百名观众的热切目光,8位辩手毫不畏惧,呈现他们独到的见解。

随着辩论的深入,场内观赛的同学也越来越投入,有时候激动地站起身来,有时候低声与周围的同学讨论自己的观点,激昂着却有理有序,争论着却有礼有节。辩论本身就是一个神奇的过程,辩题是一个引子,引发正反双方辩手的思维碰撞;而台上的辩手又是一个引子,八个人的唇枪舌战勾联起每一个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呼唤着头脑深处的理性思索。由此,让每个同学切身地参与其中,沉醉其中,激昂其中,思省其中,不亦乐乎!

终于,迎来了最激动人心的自由辩论环节,双方针锋相对,临场应变。虽然双方选手都很激动,也尽力反驳着对方的论点,但整体上不够流畅,显得有些扭捏纠缠。赛后,袁昉老师点评时指出,辩论双方都有些纠缠某处细节,虽是争锋相对,可只在否定对方,却没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有过想法,语言的琐碎也掩盖住了思维的灵动,言辞不达本意。其实辩论,不就是一个说服评委、说服观众、说服对手的沟通过程么?如何使沟通有效化,而不只是作无谓的纠缠,或是各说各话,是每一位辩手最应该思索的问题。

大概意识到自己在自由辩论环节表现得不尽如意,双方四辩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调整好心态,在结辨时复归沉着,有条不紊,亦破亦立。不论结果如何,双方都已将自己的思想充分地展现了。这不正是沟通过程吗?反思方式,调整姿态,有效展现,寻求共鸣,切入人心。

思想,碰撞交织;语言,奔涌激昂。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盛宴,八位辩手不负众望,即使有胜有败,但思想的光辉正在沟通之路上闪耀。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