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科研管理 >> 正文内容
《基于关键能力培养的教师可持续发展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和整体架构设计:地理教学方法理论(户外教学)、地理野外考察的具体步骤、方法、线路设计、注意事项等、地理教师野外考察应该具备的能力、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架构:老师能熟练正确的设计出野外考察路线,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完成野外实习。学生能熟练运用地理知识完成野外考察,并锻炼相关能力。促进地理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背景
目前的地理教学,地理教师在课堂中教授学生高考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学生对生活实例的感悟少,对知识的掌握仅依靠简单的记忆和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 1.关注学生必备的地理素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质,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避免向学生传输说教式的、纯理论性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使学生的观念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如让学生关注身边环境的变化、城市的建设及全球资源状况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使命感。在地理学习情感转化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去获取与生活密切关联的信息,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处理、分析、加工这些信息。
地理教师的实践知识形成与发展有赖于地理学科的教学实践活动,也与地理学科知识和特点息息相关。中学地理处于地理知识学习的初始阶段,是广大中学生系统了解和熟悉地理学科的开端。从这一角度看,中学地理教师的角色更像是地理学科的“代言人”,此外,由于地理课还是一门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结合的“综合课”,其学科知识具有极强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关键,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地理教师自身具备丰富的实践知识,对学科教学意义深远。
地理教师除了大学时接触过一小段时间的野外实习,对野外实习的步骤、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不甚了解,野外实习经验少,资料不足,在讲解到部分知识点时,仅能通过教材或网络资源教授,无切身体会,单纯的理论教授,影响教学效果。
湖北省即将于2017年实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这与原来的考试大纲在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别。新的评价模式要求地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认真研究新方案,自觉应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深入理解和贯彻新课程理念对于教师专业生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明确教师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意义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开拓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从而在根本上满足新方案下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需要。
本课题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地理课外实习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地理教师的野外实习能力,更好的适应新高考改革方案中的地理教学任务。同时,在实习中培养教师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提高教师的野外实习技能、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地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融入到自然和社会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自然、了解社会,认识到他们的态度、行为和决定能够对现在和未来的世界发展产生影响。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 学习交流活动
通过学习交流,获取理论及案例相关资料
2. 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地质、水文、地貌、土壤、海洋等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人口、聚落、旅游等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活动 )
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课堂实践与地理野外考察与实践)过程中,华中师大一附中地理教师力争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提升华中师大一附中地理教研组教师的战斗力,加强地理教研组全体教师的对新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进而使地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地理,使地理学科成为真正的素质教育阵地。
常规地理教学中,学生在地理课堂里讨论相关知识内容,但由于生活经验较少,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基础和铺垫。同时,不能够接触生活实际中的相关地理事物,学生所学知识印象不深,容易遗忘。教师在传统教学中也慢慢遗忘野外教学的相关流程和内容。
本课题主要创新点在于,通过研究地理野外实习的线路设计、实施野外考察,培养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将地理课堂融入生活,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各种关键能力。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地理教学中的薄弱点出发,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抓手,通过地理野外考察寻求地理教学的亮点和突破口,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能力。
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法、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野外实践法等
五、课题研究成果
1、学习交流
2015年3月:武汉市教研活动陈华斌主讲:
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探索,新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探索。野外观察利于正确处理图片与实际地图的关系,促进高考应考。这节课获得转家和老师的好评,并推广。(附教学课件)
2015年6月:高三地理备课组赴海南、来凤等地交流
2015年10月:如何在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家清
地理课堂中主要培养学生以下能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信息接收和处理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研究性学习小组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另一个范例,通过集体的能力来完成一项研究,并取得成果。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善于探究的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这就要求老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在地理教学中利用科学现象去探究真相,提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高。二十一世纪,将是信息高度发展的世纪。未来劳动者将需要各种处理信息的能力。面对新的挑战,教育的目的不再是给予学生大量的知识,而是教会学生最快、最准确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加工、整理、研究、处理。地理学科具有这一特点,学生在分析图片和文字的过程中也是对信心的加工和处理,教会学生如何从图片和文字中获取有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得出自己正确的结论,可以促进学生信息接收和处理能力的提高。
2、野外考察
考察地一:江夏地形地貌考察
江夏区位于江汉平原向鄂南丘陵过渡地段,中部高,西靠长江,东向湖区缓斜,以第四系红色粘土组成的网状平原为主,其两侧为平坦的冲积平原,东侧为梁子湖底地。三种地貌形体基本平。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区境北部,呈东西向带状,横刻在网状平原和冲积平原之中。江夏区东部和西部为滨湖平原,地面高程约20~40米,中部和北部有成片海拔
地貌按成因类型可分为三大类。堆积地形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冲积平原,主要分布于区境的沿江沿湖地区。剥蚀堆积地形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冈状平原,主要分布于区境中部,即长江三级阶地,高程为30~
厦门自然地理考察
【地理位置】
厦门市位于东经118°04'04",北纬24°26'46"附近,在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南部,与漳州、泉州相连,地处闽南金三角中部。
厦门市由厦门岛、鼓浪屿及其众多小岛屿和同安、集美、海沧、翔安等组成,陆地面积有1699.39平方千米,海域面积有300多平方千米。其中厦门岛面积约为132.5平方千米,是福建省的第四大岛屿,全岛海岸线约为
厦门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整个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
【地形地貌】
厦门地形以滨海平原、台地和丘陵为主。厦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势地貌构成类型多样,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平原、滩涂等。西北部多中低山,从西北往东南,依次分布着高丘、低丘、阶地、海积平原和滩涂,南面是厦门岛和鼓浪屿。云顶山为厦门市最高峰,云顶岩为厦门岛最高峰,日光岩为鼓浪屿最高峰。
厦门海域包括厦门港、外港区、马銮湾、同安湾、九龙江河口区和东侧水道。厦门港外有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横列,内有厦门岛、鼓浪屿等岛屿屏障,是天然的避风良港,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
【气候条件】
厦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
【土地】
全市土地总面积1569.3k㎡,其中以低丘、台地类型为主,占土地总面积的62.5%,其次是平原和滩涂,各占14%和7.7%。耕地土壤类型有6个土类、11个亚类、21个土属、42个土种,多分布在海拔
【生物】
果树资源:厦门果树品种繁多,有热带、亚热带、温带果树8大类,主要有52个品种,其中龙眼种植面积最大,其次为荔枝、香蕉、柑桔等杂果。2005年,全市有水果总面积12844.2公顷,总产量36404吨,其中龙眼的面积与产量分别占总量的84.2%和57.3%。
林业资源:2005年,全市林业用地66230.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42.2%,林地面积57501.2公顷。
渔业资源:厦门海域终年水温较高,阳光充足,营养盐较丰富,生产力水平较高,生物量大,共记录各类海洋生物近2000种,其中有较高经济价值的60多种,现作为海水养殖对象有20多种,主要是牡蛎、缢蛏、花蛤、文蛤、泥蚶、对虾、锯缘青蟹、梭子蟹、紫菜、真鲷、鲈鱼、牙鲆、卵形鲳参等。
为保护当地的文昌鱼、白鹭和中华白海豚等珍稀物种,厦门市设有面积
厦门鼓浪屿
【地理位置】
鼓浪屿隶属于福建省厦门市,北纬N24°26′55.25″ 东经E118°03′43.55″。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岛隔海相望,只隔一条宽
【地形地貌】
鼓浪屿形状不规则;周长
【气候条件】
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条件优越。四季季相变化颇有规律:春季季风由东北转偏南,由冷转暖,雨水增多; 夏季有台风和雷雨的调剂,给热天带来凉意, 时有台风;秋季少雨多晴; 冬季有东北季风,冷而不寒。海陆风极为明显,往往半夜起至中午吹西至西北风,午后起至半夜前吹南至东南风。夏季风一般为东南至西南风,平均只有2~3级。雷暴5~8月份最多,12月至来年2月为无雷期,雷暴的产生常造成暴雨。海雾从十一月份至来年的六月份产生,以三月份最多。浓雾一般产生于午夜及早晨,连续最长3天,最短1小时。
厦门年平均温度为
厦门的海陆风极为明显,往往半夜起至中午吹西至西北风(一般1至2级,最大4级),午后起至半夜前吹南至东南风(一般3~4级,最大6级)。夏季风一般为东南至西南风,从六月份开始,七月份盛行,八月份次之。平均只有2~3级。九月份下旬开始至来年的四月上旬为冬季风。风速以十一月份最大,一般为东北至东北东风。
海雾从十一月份至来年的六月份产生,以三月份最多,月最多次数8次,次之为6次,7~10月份为纯雾期,如有雾,能见度在
六、课题研究收获
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和野外实践,地理教师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面获益匪浅。地理是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地理野外实习不仅锻炼了教师各方面的能力,收集第一手资料,还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分析。开展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教师的野外实践能力,在当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教师的野外实践活动更应该重视,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于应用,在教学中完善,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能力和教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七、反思与以后目标
高中地理教师由于课程设置及学校学情的原因,无充足的时间进行野外考察,厦门考察也是匆忙结束,江夏考察更是时间有限。因此在资料的收集与野外实践时间方面存在很大欠缺。
后期争取调整各年级老师的时间,统一安排,能够有较长的时间进行学习、实践。形成一到两条成熟的野外考察线路,每年能出去参加一次野外实践。完成地理活动室的建设,每学期能请专家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讲座
- 上一篇:《“两把两重”教学理念下学生领导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12-24 ]
- 下一篇:《高中数学学科能力核心要素及其在课堂中的表现研究》结题报告[ 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