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校友动态 >> 正文内容

1985届7班校友毕业30年返校纪实

作者:陈 萍(1985届7班校友) 编辑: 来源:华师一校友会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9日 点击数:

20151024日,风和日丽,丹桂飘香,在武汉最美的金秋,我们华师一附中19857班的同学终于盼来了筹备已久的高中毕业30周年的聚会。

    上午,我们来到了位于大东门千家街的华师一附中老校址。尽管这里变化很大,但是许多同学在这里生活了3年甚至6年,那份久违的亲切,熟悉而又陌生……怎么能够忘记呢?这里留下了我们太多的足迹和汗水,记录了我们的拼搏和努力,承载了我们的希望和梦想。大家流连忘返,仔细辨认着母校旧址过去的模样,拍照留念,诉说着当年的轶闻趣事,仿佛又回到那个追梦的年代,忆往昔少年意气风发,叹时光如梭似水流年。

    下午,我们一行人和当年的两任班主任吴云老师,黄松生老师,数学罗道珍老师一起回到母校。在南大门,校友会马岚老师代表学校对校友回校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向大家赠送了校友会会刊和小礼品,表达了母校对校友的诚挚和关爱。

    漫步在校园,同学们感慨华师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母校的发展壮大感到由衷的高兴。感谢马岚老师的周到安排和全力支持,让我们又有机会体验一次当学生的感受。

 

 

在学校科技楼的数学教研室,老师同学围坐在一起,由班长欧阳琼和书记周泳同学主持,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班会”。首先是我们的班主任发言,当年英俊潇洒,如今两鬓斑白却依然风度翩翩的黄老师,诉说当年自己对同学们要求很严,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不受批评就是最大的表扬”;而同学们也都还记得黄老师那句著名的口头禅“我简单地啰嗦两句……”,此刻,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真是感慨万千!那种如父子般的师生情谊不仅未随时光远去,反而日久弥新,难以忘怀……

 

黄松生老师和罗道珍老师

 

吴云老师

 

罗道珍老师高一年级教我们数学,他那带着标志性地方特色的乡音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有同学还模仿得惟妙惟肖。他说我们7班是一个凝聚力很强的班集体,同学之间感情深厚,班级精神犹在。作为老师,他们当年真的是全身心付出,不求回报,学生取得成绩就是老师最大的欣慰。同学们对老师的忘我精神报以热烈的掌声。

吴云老师大学毕业分到华师一附中,第一次当班主任就带我们班,所以对我们班同学印象最深,感情最好。为了参加我们这个聚会,她不仅更改了自己大学老师同学聚餐的时间,而且在聚会前,花了几天的时间精心制作了PPT,为大家展现了当年的学校大门,行政楼,教学大楼,操场,学生食堂,校徽等等许多珍贵的照片;还收集了大量的同学们上学时期的青涩照片,以及居住在全国各地和海外同学的生活照,各种聚会照片;配上那个年代的音乐。记忆随着PPT的播放而慢慢鲜活,同学们相互调侃,妙语连珠,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一样,大家那个兴奋,激动啊,无以言表。感谢吴老师送给我们这份珍贵的礼物,我们会收藏在手机里,也珍藏在心中。

 

 

随后,同学们相继发言:来自美国,加拿大的同学代表带来了海外同学对老师的问候,介绍了不能来参加聚会的同学的近况,他们也回顾了当年能够在华师一学习,是一生中最重要、幸运的事情。感谢母校的培养,希望以后有时间常回来看看;来自广东、上海的同学也谈到在异地打拼的艰辛,作为武汉人还是很自豪的,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为武汉,为母校争光。其他同学,有的介绍了自己的近况;有的回顾了当年的同窗友情;有的讲述着对人生的感悟,有的还记得老师教给我们的古诗词,英文歌等等。整个“班会”,气氛热烈,高潮不断。大家共同祝愿我们的老师身体健康,生活充实愉快!祝愿同学们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祝愿母校创办世界一流中学,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精英人才。

 

 

相聚总是短暂的,在科技楼前合影留念后,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校园,完成了我们毕业30年聚会活动中最浓墨重彩的一项。

30年弹指一挥间,似乎可以改变一切,又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我们的老师依然儒雅健谈,充满爱心;同学们之间依然是亲如兄妹,保留着纯真;我们的母校一如既往地散发着浓郁的书香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带着从华师一附中学到的“开拓,进取,务实,担当”的精神,我们奔赴四面八方。母校是不容忘记的,因为我们身上有你深深的烙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