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校友动态 >> 正文内容
华师一附中1986届初中毕业生29周年再相聚
怀念不如相见
2015年9月24日至25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刚刚落下帷幕,时值中秋和国庆前夕,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1986届初中毕业的三个班约50多位同学和10多位校领导、当年的班主任和授课老师,揣着满满的思念,相聚华师一,共同回忆那段天真烂漫、两小无猜的青葱岁月。
本次聚会,经过了一年多的筹划,历经困难曲折,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促成了同学们华师一初中毕业近30年后的第一次相见!
1983年进入华师一初中就读的这届同学,可能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历史,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全中国的教育史,有着特殊的见证意义。那时候,恢复高考刚刚不久,社会主义也刚刚开始把中心转向经济建设,教育也开始复苏,成为国家发展建设的重点。那时候,最流行的一句话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1983级的这批同学,是小学五年教育体制的最后一批毕业生,这批同学中的相当一部分以及后来的小学生,都改为了六年制。这批同学,也是刚刚从小学毕业就近入学,改为部分重点中学可以择优录取的受益者,而且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也积极尝试了各种教学方式的改革,比如:课外兴趣小组,数理化的夏令营,很多同学在后来的世界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中开始崭露头角,成为最先为国争光的领头羊。华师一1983级的初中部,招收了3个班,共约150余人,每班约50余人,生源主要集中于武昌地区,来源于大东门、武珞路及和平大道沿线的小学。根据同学们的回忆, 在那个教育资源匮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唯分数论的时代,进入华师一的录取标准是:语文数学两门总分200分的情况下,华师一的最低录取线是192分,其中有198分全武汉市的最高分,绝大部分同学是各个学校的状元。1983级在校时的校长是李水生校长,万揆一副校长,当时的教导主任兼政治老师张真老师,成为了后来华师一的校长,并主持了从老校区搬迁至新校区的工作。一班的班主任孙丽娟老师现在是中南财经大学法律专业的教授。二班的班主任殷希群老师当时刚从华师毕业,二班是他带的第一个班,殷老师现在仍在华一任教,是湖北省特级教师。三班的班主任李凤庆老师,带三班的时候已经50多岁,在初三的时候,因病去世。当时教授物理的鲁志祥老师和殷希群老师一样,刚刚从华师毕业,第一次带班,而现在,他已经是全国闻名的国际奥赛金牌教练,他所教授的学生,已经拿到七枚国际奥赛物理金牌,亚洲及全国的金牌更是不计其数。教授英语的刘超英老师、政治的王铁松老师都是湖北省的知名教师。当时的年级主任肖秀珍老师、教授数学的赖蔼霖老师、教授美术的邱方达老师、教授体育的王重明老师,都已经退休,两鬓斑白了。而在已经找到的近100名同学中,有三分之一在北美和欧洲,在国内的同学,很多也离开了武汉,大多居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留在了武汉,成为家乡发展建设的栋梁之才,也正是由于有了他们,我们才能聚在一起,也正是有他们,外地的同学才能回到那曾经记忆中的武汉。
9月24号中午,无论是早已按捺不住提前回汉、或公务繁忙当天才风尘仆仆归来的游子,还是为聚会精心筹划的武汉本地同学,齐聚新华一边的荷田大酒店,正式签名报道,开始了为期两天的记忆之旅。24号下午,同学们冒着大雨,乘大巴从荷田酒店赶赴位于大东门千家街的老校区,参观了老华一的校舍、操场、阶梯教室,回顾那我们曾经一起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和时光。参观结束后,回到荷田酒店,晚上举行了盛大的晚宴和联欢晚会,老师和同学们在晚会上回忆了曾经那年的美好时光、各种故事、轶事,并介绍了各自目前的状况。晚会后,意犹未尽的同学们,继续在荷田酒店的KTV用歌声倾述相思之情。
第二天大早,同学们就赶到华师一新校区,赵丽副校长和华师一校友会马岚老师早早就在校门口迎候。还没有进校门,同学们就被新校区的恢弘气势所震撼。宽阔的校园中央高耸的“华”字徽标,大门旁边陈列的巨大飞机, 广场里的雕塑,都像在诉说这所名校辉煌的历史、雄厚的实力和博大的胸怀。赵丽副校长带领大家参观了校史陈列室,母校培养的众多顶级人才活跃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学界、政界和商界,许多在读的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披荆斩棘、摘金夺银,华师一附中毕业的学生,是许多国内乃至国际著名高校的宠儿。参观结束,在阶梯教室,举行主题班会。赵副校长介绍了母校这些年的发展历程,并代表学校接受了同学们赠送的“至尊无上”琉璃。名师讲堂正式开始,我们有幸再次聆听如今已是国际奥赛金牌教练的鲁志祥老师讲授力的合成与分解。鲁老师风趣地回忆,第一次给我们上课时,也是他作为老师的第一节课,他做了精心准备,但是到正式上课,只用了20 分钟就讲完了45 分钟的授课内容,搞得抓耳挠腮,不知所措。当然,如今鲁老师的讲课已是收放自如,谈笑间,难题灰飞烟灭了。殷希群老师则通过对数字的解析,讲述了数学中的许多奥秘和人生哲理。孙丽娟老师现在已经不再担任中学教师,而是在中南财大教授法律史,她和同学们分享了许多人生经历、人生经验,分享了“凡事看得惯,凡事多想想”的人生智慧。
班会课下课后,同学们认养了母校广场边的一颗大桂花树,举行了挂牌仪式。中午,同学们如约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食堂,学校特意专门精心准备了小灶,比之30年前,丰盛许多,最重要的是,那里面,有一种家的味道。
长长的回乡路,短短的华师一相聚,正如那首诗里:“有一种感情,不再浓烈,却一直存在;我们不能时时在身边,好像电话和短信也没有了;我们好像不能第一时间感受彼此的快乐和不快乐,好像变得冷漠沉默了;可是如果有一天,我们再相见,亲爱的,那当初的一切都不会变;总是在我不经意间,仿佛又回到那些从前;还记得年少的我吗?还记得想家哭泣的你吗?还记得同桌的他吗?还记得睡在你左右的兄弟吗?趁年轻,聚聚吧!怀念不如相见!
- 上一篇:华师一附中校友会邀请六十年代部分滑翔班校友回母校 助力2015…[ 10-10 ]
- 下一篇:华中师大一附中校友讲坛(第十期)[ 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