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校友动态 >> 正文内容

1985届(6)班毕业30年重返母校聚会

作者:吴文涛(1985届校友)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7日 点击数:

卅载缘不断,相识变相知

 

201581日中午,江城武汉骄阳似火,热浪袭人,平时游人如织的东湖风景区行人稀少,舟楫靠岸,鸟儿、虫儿也都蜷缩在树荫底下懒得做声。然而,湖畔的国际会议中心却笑语喧天、热闹非凡。一拨拨中年男女拖箱拎包地匆匆赶来,每进来一位,人群中便爆发一阵欢呼,拥抱,握手,叫着,笑着,跳着,一个个如同少男少女般的兴奋。“我信了那个邪~我们居然30年才见面!”这句汉腔汉调的开场白真是道出了多少在场之人的心声!华师一附中19856班的毕业30周年聚会就在这样一片兴奋的大呼小叫中开场了。

聚到一起的这29位同学可谓来自五湖四海,有从北、上、广、深(圳)专程赶来的,也有从海外拖家带口飞回的,真正坚守武汉的却成了少数。这不禁令人感慨:母校华师一就像一台播种机,将人才种子播撒到了世界各地;也让人感叹:我们每个人这30年的历程正好折射出国家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化,母校给了我们翅膀,我们随祖国腾飞!

在报到台前,聚会组委会亮出了巧妙设计的纪念品 —— 一枚班级大印以及每位同学各人一枚刻有自己名字的小章,另外还给每人定制了一件T恤。同学们拿到礼物后,纷纷围绕着(6)班的班级大印庄严地按下了自己的印章,并在签到树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表明(6)班这个集体“有缘相聚终生不散”,(6)班这棵青春之树枝繁叶茂,岁岁长青。

在下午的座谈会上,大家面对邓桂芳老师、汪祥龄老师、毛平阳老师等表达了自己对恩师由衷的感谢和对母校深深的怀念,畅谈了这30年来各自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妙语连珠,笑语飞扬。其间还播放了由同学们人人参与、组委会精心制作的30年聚会纪念视频,伴随着熟悉而深情的旋律,一张张今昔对比的照片、一个个青春洋溢的笑脸和亲切、难忘的场景,让我们的集体回忆喷涌而出,撞开了封闭30年的闸门,以致座谈会迟迟不能结束。

 

 

夕阳西下,大家在叽叽喳喳、意犹未尽的畅谈中摆开了各种组合照相的阵势,这又是一场迟迟不能散去的欢喜剧!晚宴上的觥斛交错、热情洋溢姑且不表,饭后大家乘船游览楚河汉街那才是浪漫温馨。同学们三五成群坐在一起,一边话着家常,一边欣赏家乡繁华的街景和璀璨的夜色。水波荡漾着同学间30年的思念,船桨划开了青春季朦胧的记忆。以前不曾说话的男女同学,如今却能一见如故;经历了30年的隔阂,发现眼前这个中年模样的人竟还是当年那个同桌的你……同学,仿佛是一面魔镜,彼此见到就会开启时光倒流模式,让我们瞬间回到从前,重现青春。

由于大部分同学都是来自外地,他们对阔别多年的家乡美食格外思念,细心的武汉同学就专门安排了大家到户部巷过早。豆皮、面窝、油条、酥饺、热干面、鱼汤粉、糯米鸡、炒豆丝,……,一踏进巷口,五颜六色、香气扑鼻的各种小吃就把大家的心都融化了,大家忘记了炎热也顾不上“形象”,人人手里抓了两三样站在街边大快朵颐,彼此分享,仿佛回到以前放学路上大家分享零食的情景。家乡的味道,把大家那颗思乡的心熨烫得妥妥帖帖。

吃完早饭,坐车穿过熟悉而又陌生的街道:长江大桥、阅马场、千家街,大东门,……,只能远远地望一眼那曾经的校园。多少变迁,多少感慨!又一次引爆了一车的话题。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汤逊湖畔的华师一新校区。一下车,眼前壮丽的景象让大家纷纷举起相机,顶着能把人烤化了的烈日,依然孜孜不倦摆着pose,照各种组合的合影。在校友会马岚老师的陪同介绍下,我们依次参观了教学楼、艺术馆、体育馆、学生宿舍、荷塘花园、林荫小道等。优美的校园环境、一流的建筑设施、卓越的教学成果让人振奋而骄傲,尤其得知这新校园的设计和监理有我班何炼和陈刚同学的贡献,更是倍感自豪。在校史陈列馆,看到老校园的模型和那些熟悉的图片,同学们再一次掩饰不住激动,七嘴八舌地指认我们的教室和老师,并纷纷合影留念。

 

 

流连于新校园,缅怀着旧时光,脚步变得滞重,汗水湿透衣衫,心里却巴望着时间再走得慢点、慢点……。短短两天的相聚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才叹青丝秋霜染,又赋人间聚散词”。依依惜别之际,大家纷纷邀约:“不要再等5年、10年的了,明年或随时,咱们再来!”——母校,寄托着我们的青春,承载着我们的乡思,已然是心中的一片港湾;同学,见证着我们的成长,伴随着我们的记忆,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无论走多远,你们从未离开;虽然说分别,其实是为了再见!

祝愿母校再创辉煌,祝愿同学永葆青春,我们一定会再来!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