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科研管理 >> 正文内容
《“温馨教室,和谐交流--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卢永平 李爱华
一、目的、意义(问题提出)
1、国际部班级的特点是尖子生不尖,引领作用不强,导致班级内部缺乏学科知识的权威和核心,如何培养国际部尖子生强化班级的火车头作用?如何提供合适的平台锻炼优生过硬的心理素质,在高考中稳定发挥,冲击名校,以提升国际部招生的吸引力?
2、国际部希望生的特点是各科不均衡,在某些科目上有明显的“硬伤”,虽有“导师制”跟踪指导,但由于老师与学生一对N,加上每周一两次,难免积余不少问题,如何从学生间互助交流的角度更加及时、全面的解决平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如何营造不论在教室还是在寝室,不论在课上还是在课间,不论在睡前还是在饭后,全体同学为某一问题积极交流或争论不休的学习氛围?一旦有了这种氛围,绝大多数问题都会在学生层面内解决,何愁班级成绩不佳?
4、新课程特别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但实际课堂操作中却往往流于形式,合作不起来,最需要沟通或学习的人却常常被边缘化,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这些问题,既是国际部当前发展的个性问题,也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共性问题。
二、课题界定
学习共同体是指具有相同学习愿景的成员自发、积极地形成的组织紧密的学习小组,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从而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风险共担”、“荣誉共享”是学习共同体的两大特征。
本课题拟在两个层面建立 “学习共同体”:
(1)“单科共同体”:以历次考试中单科成绩为序,理科班级数理化生四科、文科班级数政史地四科分别遴选出4名该单科最优秀的同学共16人组成互助小组,简称“单科四人组”。他们大多学习略有遗力,对其从制度的角度有三个硬性要求:
①每周必须在自主钻研学案和其他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提供给学习委员一道好题,题目难度趋于中档或较难,要求题型经典,方法多样,突出重点,但不偏不怪,以讲究一定的思维量和基础扎实为最佳。提供题目时同时提供详细解答,并在题后标明“×××供题”,确保责任和质量。每周单科有一位同学负责将该单科的四道题按难度由分成两部分,趋于基础和中档的两道题交给学习委员甲,将数理化生或数政史地四科共八道题剪切粘贴整理在一张A4的纸上,复印并分发给所有同学,作为每晚固定时段讨论交流的重要文本依据;趋于一定难度的两道题交给学习委员甲乙,同样将四科共八道题剪切粘贴整理在一张A4的纸上,复印并分发给所有单科“四人组”内共享,其他同学需要的自愿,以此作为四人组内讨论交流的文本依据。
②每位成员每两周至少主持一次班级层面的自主交流活动,时间为每天18:10-18:30,两名核心成员作为一个讲课小组,相互讨论,互相帮助,一起上讲台,每人作为主讲负责自己提供的题目的深入讨论和分析。
③每位成员作为“全科共同体”组长和核心成员,负责组织检查、记载和督促落实小组内成员的各个学习基本环节的落实情况,组织小组内同学间的交流和评价。
(2)“全科共同体”:将全班同学按总成绩排序,分成A、B、C三个层次,从每个层次中选两人,共六人组成一个共同体,结成AA、BB、CC三对同座,兼顾成绩、性别、个性等差异因素,形成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相对公平的竞争格局。共同体内六位同学前后三排连坐,由AA两同学担任组长,一般安排在中间,便于上课时小组6人的讨论交流。全科共同体有明确的领导和组织核心,有各科相对优秀的单科领头羊,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力保证。
三、研究目标
利用共同体的交流和激励机制,培养优生的自主钻研精神、随时交流的习惯、热心帮助他人的态度、稳定过硬的心理品质;营造积极交流的学习氛围,帮助希望生通过同学互助随时解决学习困难; 加强共同体建设,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四、研究内容:
1、如何在班级层面上构建多层次的“学习共同体”,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2、通过对小组的组内自查方式的研究,探索如何检查汇总每个学生的每个高考科目的有效预习、主动参与和复习整理等学习基本环节的落实情况?
3、如何推动共同体内的深层次的互助和交流?
4、如何通过外部制度建设,整体评价、动态管理各个“学习共同体”?
5、研究如何推动组内核心成员上讲台讲课,在班级层面上实现学习有困难时互助交流,资源共享。
五、主要创新
1、单科共同体对单科的学习引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以制度方式促进学有遗力的优生必须积极主动深入钻研更多的问题。
(2)以制度方式为保障、以纸质介质为依据促进优生间的真正交流,当然也促进了他们的竞争意识。
(3)优生上讲台讲课,对其知识理解提出了更高要求,心理品质也得到极大地锻炼。
(4)在单元或专题的归纳整理上,可相互学习,互为补充,实现资源共享。
(5)为希望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开辟了一条新通道,不会因为不懂影响后面听课造成恶性循环。
(6)以小组为单位可及时汇总并掌握每一位同学的预习、参与、笔记、改错、作业、整理等学习基本环节落实情况,让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更准确地做好针对督促或引导工作。
2、全科共同体对小组内的互助和小组间的竞争提出了明确要求:
(1)建立共同体内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共同体内的学习积极性和互助性。
(2)在共同体之间建立激励机制,整体评价,加强共同体之间的竞争意识。
3、两个共同体成员交错,多重身份,使得各成员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
六、具体措施、计划步骤
(一)准备阶段:制定计划,安排部署(2013年1月)。
1、召开教师动员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要求和步骤。
2、召开学生动员大会,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3、结合级部教学实际,出台相关管理及激励措施。
(二)实施阶段:(2013年2月---------2014年2月)
1、单科共同体和全科的组建:(1)确定小组规模(2)排定各层次学生(3)搭配学习同伴(4)安排座位(5)组内人员分工(6)指导教师配备(7)共同商定营建组文化。
2、单科共同体和全科的准备运行:(1)单科共同体制度建设及小组会议(2)班级共同体制度建设及评价方式,基本原则是日日有评价、周周有总结、月月有表彰。
3、单科共同体和全科的正式运行:
(1)“单科共同体”成员每周开始组内供题交流。
(2)把周一至周五的18:10-18:30分给数理化生四科,理化生每周一次,数学两次,由两位单科共同体成员,每人精心准备10分钟,上台主讲交流。主讲之前应该先征求任课教师指导意见,讲解过程中注意启发和互动。
(3)全科共同体组长每周开始检查汇总每个学生的每个高考科目的有效预习、主动参与和复习整理等学习基本环节的落实情况。
(4)全科共同体成员组内互帮互组,注重合作探究学习。
4、定期调研调整:
(1)定期召开组长、班主任会议,随时发现问题,力争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2)开展学生问卷调查、教师座谈会和效果评估,及时调整。
(三)总结提升阶段:(2014年3月-----5月)
1、各班开展专题性、系列性的活动,总结“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成果。
2、级部举行学习共同体互助交流示范活动,组织观摩学习。
3、收集资料、数据,整理分析,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4、对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班级进行表彰
七、预测问题
1、“学习共同体”的出现,尤其是在相关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可能促使班级形成小团体文化,班主任必须提高警惕,适时引导。
对策:多进行集体活动,促进“大学习共同体”的稳定发展。
2、“学习共同体”的出现,因风险共担荣誉共享之故,可能出现“变相”的帮忙,如包庇同组内的不良行为,让他人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
对策:强化公众监督意识,加强班干部的管理力度,培训组长。
3、在“学习共同体”运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极个别学生屡教不改、破罐破摔,导致“共同体”其他成员丧失信心。
对策:多督促,多沟通,并争取家长、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形成合力,共同教育。
八、研究方法
1、文献法:学习和借鉴当前已有的共同体理论和实践经验
2、调查法:设置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学习体运行中的利弊、意见和建议
3、实验法:全级部各班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同步监控并收集相关数据
4、师生访谈法:对部分学生和老师的访谈,通过问题的设计以及对访谈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以期反应出构建学习共同体时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原因,为决策和调整提供大量实际的真实资料。
九、成员分工
理论指导及策划:华中师大一附中胡焰坤校长、科教处龙泉主任 |
|
卢永平 |
全面负责课题各项活动开展、评价、协调 |
李爱华 |
组织、检查、数据分析、成果汇总 |
备课组长 |
组织集体备课学习理论、观摩实践展示、评价、反思总结等环节的工作 |
全体教师 |
按立项计划中的行动与措施开展指导活动 |
程 聪 |
各备课组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 |
苏 航 |
实验数据收集及处理 |
十、成果形式
1、优生和希望生两个层面上的总成绩明显提升
在2014年高考中,高三(1)部各个层面均创造奇迹:
裸考清华一人;
理科600分以上67人,占比49.6%,均分594分,理科一本率93%;
文科600分以上(不含艺体生),均分554分,一本率78%;
艺术班考取清华1人,央美4人,一本率100%;
级部全口径首次绝对突破90%;
另有德国排名第一的亚琛工大(蔡璐璇)、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华世伟)等多名同学被国外名校录取
2、学习共同体的管理及评价制度
附件2:在建设“学习共同体”会议上的讲话
附件3:在学生大会上的讲话
- 上一篇:《华师一附中课堂互动技术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12-22 ]
- 下一篇:《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