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高三Ⅲ部 >> 正文内容

高二Ⅲ部读书交流心得之三——盛玲《读阎连科<我与父辈>有感》

作者: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4日 点击数:

虽到了不惑之年,可我依然有无穷的惑,没有办法解开。我想,这大概就是人生了。这是我平时读书的主要动力,也是压力变来的动力。这样的读书,虽然没有多少功利的目的,但还是不够纯粹的,不像周国平说的“闲情的分量”那样的悠游与自在。

 最近,经朋友介绍读了一本阎连科的长篇散文《我与父辈》,这是一本以亲情为主线的“历史”书。感动处让我泪流满面,也总让我想起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觉得黄土地上走出来的这一代作家是值得信任的。多年以前,读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里黄土地上人们的生活场景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平凡的人们质朴的亲情、爱情、友情、乡情,让人温暖和感动,从中让我获得很多对人生的感悟和感怀。

   回过头去再看看《我与父辈》这本书,仍有很多值得我细细品味慢慢消化和认真记取的话,以及唤醒我对人生诸多重大命题的沉思,并从中获得更多心灵的滋养。

 村上春树说,“原则上他只读那些死后满三十年以上的作家的作品”,那应该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检阅的。而对我来说,我只看真诚的作家们写的书,季羡林先生说,他只说真话,或只说一部分真话,不说假话,我相信,所以我很喜欢季老。而阎连科写《我的父辈》,据说写作过程对他而言不仅痛苦,也是一次深刻忏悔。他几乎每写一章都会落泪。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可以放心地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才能让我们跟着他的笔触去感动和感恩。“二姐说:‘连科,念高中,姐不去了。还是你去吧。’”,读到这里,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哗一下流了下来,是一种既酸又暖的感动。“父亲和大伯商量事,多半不在屋子里,而是弟兄两个坐在院子的屋檐下。至亲无语,挚情少言。”这样的细节描写,让我读了感同身受。而这样的细节描写在书中数不胜数。

不得不承认,眼下是一个比较物质的年代,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人们的幸福指数并没有随着GDP平行上升,文学的价值在于暗示和提醒,白岩松说,不幸和灾难都在提醒我们幸福的所在。与过去相比,与父辈们年轻的时代相比,我们已经足够的幸运了,我们没有经历过吃不饱饭、上不起学,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家里的自留地里种起来的菜连自己都不够吃,没有经历过辛苦劳作一年年终结算下来还会“超支”的窘境,可我们的父辈们都经历了。在过去的年代里,我们的父辈们,“他留恋人生,是因为他受尽了苦难;因为他受尽了苦难,他才加倍地体味到了生的意义和生中的细微的欢乐”,“而那一年的春节,父亲吸掉的烟叶,却比任何一个春节都多,似乎他想把他一生要吸的烟都在春节吸掉一样”。在父辈们的生命里,曾经,生存如此艰难。尽管这样,他们的内心却没有迷惘,就像四叔说的,“要好好过日子”。

蓦然回首时,作者感叹道:“终于就在某一瞬间里,明白了父辈们在他们的一生里,所有的辛苦和努力,所有的不幸和温暖,原来都是为了活着和活着中的柴米与油盐、生老与病死;是为了柴米油盐中的甘甘苦苦与生老病死中的挣扎与苦痛。”而与父辈们相比,我们又有多少理由去埋怨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背负的压力呢?生活总是一步步地走向宽裕和小康,一口气总吃不成一个胖子的。而这时候,偶尔的怠慢和空虚,只能是我自己的事,责任全在自己。有一位CCTV的记者在其博客中这样写道:“这是爹给我最贵重的最有价值的财富,当然,不能兑换美元,不能升级轿车,甚至,不能跟陌生的心灵弹奏,不能跟灰暗的情感握手。神来之财也许就是如此的高贵吧?”因此,在阅读该书的时候,我仿佛经历了一段充满艰辛和泪水的心灵之旅。

 还有,《我与父辈》是一本真情的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的伦理价值观,是我们共同的期许、祝福和诺言,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之一,它充满人性的光辉。而在书中,作者一直是怀着一颗十分歉疚和追悔的心,一字一句一言一语地在反省着自己,越反省越凄苦,越反省越深刻,也越反省越挚爱。“父亲可能是——也许本来就是因为我而过早地告别了虽然苦难他却深爱的世界”,“我没想到,活到今天,父亲对我的痛打,竟使我那样感到安慰和幸福,竟使我每每想起来,都忍不住会拿手去我儿子头上摸一摸”。人生就是这样的吧,哭过了才学会珍惜笑脸,生活的不圆满才让生命变得不再那么肤浅。

 轻轻合上《我与父辈》这本书,我仿佛又看见父亲坐在院子的屋檐下抽着烟想着我们猜也猜不透的心事,看见大伯挑着他的装着织袜机的担子口袋里装满糖果儿微笑着向我走来,看见四叔穿着闪亮的的确良衬衫骑着自行车回来麦收。而这一切,都是挥之不去的。我想,我眼睛不停张望的方向,应该就是我自己的心灵的朝向了吧。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