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陈开懋:5月30日,高一I 部青年数学教师陈开懋老师以《点到直线的距离》为课题,在西科技楼五楼多功能教室为十几位位听课老师和58位同学展示了一节公式教学课。
本节课围绕公式的引入、公式的推导探究、公式的应用三个环节展开,教学难点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在课堂设计上,陈开懋老师以导学案的方式引领学生做好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上以小组合作为教学基本模式,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探究交流公式的多种证明方法。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有序、高效,同学们踊跃发言,思维敏捷,各小组用实物投影的形式进行交流探究成果,涌现出数十种不同的证法,方法巧妙精彩,让人赞叹。
高一数学备课组的集体合作,为陈开懋老师呈现一节精品课堂提供了必要条件。课后,数学组徐惠主任、殷希群老师、张祝华老师对此次公开课作了中肯的点评和修改建议。
生物教师董方奎:5月9日,高一I部青年教师董方奎在高一5班主讲《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课。
本课按照自然科学理论的发现历程进行设计,让不同的学习小组探究不同科学家的问题,小组成员内部合作讨论,激发了大家探究学习的兴趣。整堂课气氛活跃,大家都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在自己设计实验的环节,大家畅所欲言,大胆的提出自己小组的设计方案。
课后,黎昌林老师和杨亚琴老师对本节课也进行了评价和指点。因为本课将科学家100年的科学发现历程浓缩成40分钟,因此在课堂的问题设计上还应该注意巧妙化,让学生的思维更为开阔。
化学教师凌慧:5月31日,高一I 部青年教师凌慧在高一(5)班主讲《原电池的发展及相关电极方程式的书写》一课。
电化学一向以来是学生们觉得难学、方程式难写的一部分内容,鉴于此,凌慧老师在内容设计上巧妙的将枯燥难学的内容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为素材,用时间轴为主线串成原电池发展史,配以直观、易懂的图片,有效地利用导学案和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前一天花20至30分钟的课余时间分组分任务预习、讨论、查找资料,从素材中分析出各种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既让学生领略了化学史中有趣的故事,又从中学到了本节内容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本节课在本级部何国民老师精心指导下,在年轻老师和年长老师的共同打磨中,课程的设计、引导、学生的讨论和交流都得到了前来听课领导和同行们的高度评价。
董老师设计的学案